抗战生活历史碎片
湖南国货陈列馆,变成湖南最大百货公司
1938年11月12日深夜的“文夕大火”,将长沙全城烧毁。此后,长沙全城亟待恢复市场繁荣。
湖南国货陈列馆馆长雷锡龄在“大火”后, 从邵阳迅速赶回长沙。将已在国货陈列馆“只剩四堵墙壁的房屋空间内”经营小吃的摊贩全部“请走”,并高价雇请工友,对国货陈列馆前段商场进行修理,并对长沙各百货经营业主进行招商,共招来一百余家百货经营摊主,进入国货陈列馆一二楼全部、三楼部分空间经营。一些闻讯稍迟的百货业主,因国货陈列馆内已无摊位,只得在国货陈列馆对面的三角花园旁摆摊设点。自此,湖南国货陈列馆成为湖南最大的百货公司。
该百货公司除前栋三层进行百货经营外,其后栋建筑则设有理发店、高档旅店、盆塘洗浴、酒家(三和酒家)、电影院(即银宫电影院)等。
经过一年多的优胜劣汰,到1941年12月,据新闻报道,前栋三层商场内经营铺面,计有百货内衣店17家,镜子店5家、帽子店2家、乐器店(国乐)1家、油布雨伞店1家、鸭绒被褥店1家,戒指店2家、剪刀店(包括铜器店)2家、茶叶店1家、碗器店3家、皮箱店3家、棉被店5家,鞋子店1家、湘绣店1家、领章店2家,布店4家等。每年营业收入约五六十万元、可收营业税4000余元。
从此以后,湖南国货陈列馆的性质,已转变成百货公司,新中国成立后,改名中山路百货公司。
米粉成为美食主流,火宫殿变身长沙最大小吃商贸城
“文夕大火”前, 吃碱面是长沙美食的主流方向。
长沙市统计数据显示:在1938年,长沙粉馆不分门面大小,总共才110余家;与此同时,面馆则有1000余家之多,且面馆装修豪华,竟请有年轻漂亮的女招待服务。
“文夕大火”后,因交通阻隔,面粉运往长沙不易;长沙昔日面馆烧得一家不留,经营面馆者无不损失惨重。
此时,长沙美食风向陡变,长沙市民都以吃米粉为时尚。到1944年,长沙粉馆店家占据绝对优势。吃米粉成为美食的主流方向。
坡子街火宫殿在“文夕大火”中被烧毁。在火宫殿成为废墟后,火宫殿前坪聚集了大量小商贩。经数年淘汰,最后剩下48家商户,共同组建“乾元宫小贸市场”,从此火宫殿变身成为长沙市全城最大的小吃商贸市场。
战时图书文具业异常发达,眼镜业凄凄惨惨
抗战时期,薛岳执政,较为重视文化教育事业。长沙新旧图书业在“文夕大火”中损失惨重,“大火”后不久,中山路国货陈列馆对面的生活书店长沙分店以及又一村民众俱乐部内的民众书店,均运进大批图书,宣告复业。长沙人爱读书,因对书的渴盼,长沙迅速度过文化饥荒期。
与此同时,文具业在长沙亦异常发达。上海为中国钢笔的主产地或中转站。因上海过早沦陷,长沙毛笔业一度再获新生。
眼镜因属手艺活,“文夕大火”将眼镜店的主要财产全部烧毁,故眼镜店恢复较难。而眼镜并非当年人们的必需品,故章生明、杨明远等店,生意一度艰难。
“五皮主义”仍然流行,军需生产手工代替机械
1926年,国民革命军北伐路过长沙时,有军人“五皮主义”之说。
当年北伐革命军中的军官均较为年轻,代表一种时尚的生命力,他们在进入长沙后,纷纷向长沙各皮件店订购五种皮件,即:斜皮带、皮鞋、皮鞭、皮夹、皮手套。
湖南青年投身革命者,尤其投笔从戎者甚多,长沙工厂多接到成千上万军需用品的订单。抗战爆发后,湖南军需生产需求旺盛,但湖南生产军需用品因机械工业尚不发达,多利用手工来代替机械。如长沙黄埔军服工厂,在抗战中,四五千男女工人,日夜不停地工作,生产成套“军服”。当年一件成套“军服”包括衬衣、绑腿、棉衣、棉被、帽子、席子、手巾七样物品。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