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日本帝国主义的侵华行径越发猖獗,国内反对外敌、救亡图存的呼声也日渐高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形势下,隐蔽在重庆地区的共产党员发动进步青年建立救国会,与帝国主义展开斗争,并积极重建党组织。
来源:《重庆日报》2011年6月23日
2015-05-05 09:05
一二九运动中的农大学生们1935年6月,汉奸白坚武在日军唆使下,纠结土匪、叛军300余名,在丰台暴动,夺得铁甲车,冲向永定门,妄图攻进北平;10月22日,汉奸武宜停、安厚斋等纠集一伙人,在香河暴乱,赶跑县长,宣布“自治”,制造了“香河事件”;11月5日,汉奸殷汝耕在距离北平40里的通州,挂起了傀儡政权“冀东防共自治委员会”的招牌,宣布冀东通县、...
来源:中国农业大学档案与校史馆
2015-05-05 09:05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日本公然发动大规模的全面侵华战争,在这民族危亡的严重关头,中国共产党高举抗日的大旗,号召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抵抗日寇的侵略,并倡议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来源:《湄洲日报》2014年7月17日
2015-05-05 09:05
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时,中国藏传佛教界也没有沉默,一批爱国爱教的僧人投入到这场轰轰烈烈的战争。他们以“大雄大悲大力”之佛教精神,与全国各族人民一道,同仇敌忾,团结合作,为夺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来源:《中国民族报》2010年8月31日
2015-05-04 16:05
“一·二八”淞沪抗战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在外敌入侵、民族危亡的重要关头,高举起爱国主义的旗帜,冲破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以反侵略的民族自卫战争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战争,给了日本侵略者以沉重一击,为武装反对日本侵略树立了一面光辉的旗帜。
来源:《解放日报》2015年1月28日
2015-05-04 16:05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国穆斯林同全国人民一道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进行武装斗争的同时,针对日本帝国主义插手利用伊斯兰教事务,挑拨离间与非穆斯林关系的恶毒手段,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为保卫中国各民族的生存作了英勇顽强的斗争。当时有许多回族爱国志士组织起了各种社会团体,出版了多种刊物,从事唤起回民团结一致,积极抗战及国际反...
来源:《民族日报》2007年7月17日
2015-05-04 16:05
抗战初期的1938至1940年期间,因地理位置、历史际遇,地处赣西南僻壤的遂川山城成为江西抗日文化救亡运动的中心。火红的抗战形势、群情激昂的抗战气氛,一洗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丧失后国民党反动派和萧家璧等地方恶势力高压统治的沉寂。
来源:《井冈山报》2014年3月2日
2015-05-04 16:05
1936年12月,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爆发,西安各界的抗日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到处是民族团结救亡的热烈景象。在一些回族爱国人士的倡导下,14日,回族同胞在西安召开了“全国回族代表大会”,大会通过决议,坚决拥护张学良、杨虎城的“八项救国政治主张”,呼吁全国各族人民加强团结,共赴国难。
来源: 《西安晚报》2005年8月31日
2015-05-04 16:05
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中日民族矛盾逐步上升为主要矛盾,抗日救亡宣传开始成为时代的最强音。在江津,呼应收回重庆王家沱日本租界的市民和学生运动得到了地方党组织的引导,与揭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国东北的斗争结合在一起,形成了重庆地区抗日救亡运动的第一个高潮,成为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一个组成部分。1931年9月28日,重庆各界正式成立“...
来源:重庆档案信息网
2015-05-04 16:05
在抗战时期,沈丘一直是国民党控制区,周围基本都是沦陷区。惟有豫东南、皖西北一带几个县尚未沦陷。因此抗战中期国民党溃军大都集结于此。其中有国民党骑二军霍子禄部、十五集团军何柱国部,三十一集团军汤思伯部,青海的骑兵第八师等等,在这几个尚未沦陷的几个县内,国民党驻军竟达十多个军,几十万军队,不足百里的沙河沿岸驻军。
来源:沈丘政府网
2015-05-04 16:05
日本对东北三省的大规模侵略强烈地震动了中国社会。各阶层爱国人士看到大片国土迅速沦丧,政府屈辱退让,无不痛心疾首,义愤填膺。一个群众性的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在全国许多城市和村镇兴起。
来源:中国共产党历史网
2015-05-04 16:05
抗战爆发后,在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号召下,1938年春,苏北影响最大的群众性抗日救亡团体——苏北抗日同盟总会(简称苏北抗盟)在淮阴城正式成立。苏北抗盟先后在苏北淮阴、涟水、淮安、泗阳、盐城、阜宁、宝应、高邮、泰州、泰兴、灌云、东台、南通、海门、启东等广大范围内建立起了相应的组织体系,广泛开展宣传民众、组织民众、武装民众的工作,...
来源:《淮海晚报》2008年2月19日
2015-05-04 16:05
抗日战争时期,在甘肃省成县师范学校,以抗日民族先锋队员为骨干的进步师生,曾经组织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宣传活动,时间持续长达两年多之久,涉及成县广大城乡及邻县的一些边境村镇,有力地揭露了日寇侵华
来源:陇南生活网
2015-04-24 10:04
全民通讯社是于1937年9月在太原成立的一家民问通讯社,社长李公朴。全民通讯社的实际领导为八路军驻太原办事处,其前身为天津成立的中外新闻学社。1937年12月全民社迁到武汉,吴寄寒(吴江)主管全局,周勉之任代理社长。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国际新闻社是在周恩来指示下,由范长江等发起组织和领导的一个通讯社。1937年抗日战争开始后,为适应外国来华记者采访中国抗战消息的需要,上海文化、新闻界进步人士组成国际宣传委员会,发布抗战新闻。由胡愈之主持,国民党宣传部董显光、曾虚白参加。后迁香港,改名国际新闻社。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四川通讯社于1934年8月,由黄伯君、施清宇等人发起建立,以期在派系斗争中,便于加强联络和攻击对方。董事长陈紫舆,社长黄伯君、张治平,总经理杨阎恭,经理干惠泉,总编辑米砚田,采访主任施清宇。社址成都东华门街56号。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新闻组织和团体是新闻界的部分或全部群体为了一定目的采取的某种形式的联合。抗战时期的四川成为全国各项事务的战略重心,新闻事业也不例外。由于团结抗战、共赴国难的需要,新闻界各群体联合起来,成立了各种组织。其中,既有抗战爆发前四川已有的新闻组织和团体,也有后来内迁的和四川新成立的新闻组织和团体。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重庆各报联合委员会是在应对日军大轰炸重庆时成立的临时性新闻组织,但它的成立是抗战时期新闻界联合的象征,显示了团结抗日的一致愿望,具有较深远的历史意义。1939年5月3日--4日,日军对重庆实施了抗战以来的最猛烈轰炸。重庆市区损失惨重,很多报社也遭到了严重破坏,有的还有人员伤亡。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中国新闻学会于1941年3月16日在重庆成立,首届成立大会共有会员116人。大会选举于右任、戴季陶、居正、陈布雷、王世杰、陈果夫、陈立夫、叶楚伦、吴铁城、吴稚晖、张继、朱家骅、邵力子为名誉会员,选举萧同兹、陈博生、曹谷冰、胡政之、马星野、成舍我(世界日报)、陈铭德、赵敏恒、周钦岳等19人为理事,另外还选举杜协民、潘梓年等7人为候补理事。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由于新闻事业的迅速发展,抗战时期四川的群众性新闻团体也纷纷涌现。这些新闻团体,种类繁多,诸如一些报界协会、报界公会、新闻联合会、记者协会、记者俱乐部、报贩同业公会等等。这些新闻团体是当时四川新闻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它们成分复杂,但从总体上看,仍旧是一支宣传抗战、倡导新闻自由的社会力量。在此,本书将选择其中一些较有影响的作简要介...
来源:《抗战时期四川的新闻界研究》
2015-04-17 09:04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