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仲达(?-1971),原名石俊民,生于四川,中共党员,喜诗文创作,1944年到绥阳从事党的地下工作,先后在洋川小学、县民众教育馆从业,同时兼绥阳中学教师。曾担任中共绥阳特支宣传委员、中共绥阳县委宣传委员。1946年8月,因工作需要转移到重庆江北人和民众教育馆继续从事革命活动。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重庆江北县委副书记、西南师范学院教育系总支书
来源:贵州政协报
2022-09-22 14:09
1935年春,项英、陈毅等领导人率领部分留守红军和地方武装从中央苏区突围到以信丰油山地区为中心的赣粤边区直接领导和指挥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援,红军游击队就不能生存和发展,游击战争就不能坚持下去。陈毅后来回忆说:没有人民的积极支持,没有人民群众生死与共的团结,要想坚持下来是不可能的。国民党军队得知项英、陈毅等领
来源:回望峥嵘读初心——发生在赣州红土地上的经典革命故事
2022-09-06 14:09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也是一个历经苦难的民族中华民族之所以伟大正因为她历经苦难而坚韧不屈每当苦难来临总有英勇的中华儿女用他们的热血写就气壮山河的诗篇↑这是战斗在长城上的八路军(资料照片)。↑重庆大轰炸(资料照片)。从1931年到1945年侵略者的铁蹄践踏华夏大地不甘屈辱的中华儿女挺起民族的脊梁以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十四载浴血奋
来源:天眼新闻
2022-09-04 09:09
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四川350万将士出川抗日,其中64万伤亡。自从壮士们背井离乡奔赴抗日前线后,他们的父母时刻盼望着孩子平安归来;自从壮士告别亲人来到抗日战场后,有时也会思念父母和家乡。然而,许多青年自从踏上漫漫征程后,再也没回到父母身旁;而他们的父母直到离开人间,也没见到自己的儿郎。这场旷日持久的侵略战争造成了许多人间悲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22-09-03 15:09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河西山冈万丈高,河东河北高粱熟了。万山丛中,抗日英雄真不少!青纱帐里,游击健儿逞英豪!80多年前,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这首凝聚着冼星海毕生艺术才华和音乐创作热情的不朽音符,激越澎湃地在延安陕北公学礼堂高坡上、在宝塔山下、在延河岸边……喷薄唱响地奔涌而出的时候,那歌声是
来源:学习时报
2022-08-08 15:08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共产党率先提出武装抗日主张。1935年,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在长征途中发布了旨在团结抗战的《八一宣言》。瓦窑堡会议后,推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战略主张。1931年九一八事变,奉天(沈阳)城内,准备进行街巷战的日军装甲车队。(人民网供图)以上海为中心的左翼音乐运动也进一步将抗日救亡作为思想主题,左
来源:前线客户端
2022-08-04 09:08
一般而言,一个报刊名称对应着一家报刊社,我们平常所说的某某报刊社,都具有专指性、唯一性的特征。但在特殊的战争年代,为适应形势的需要,也可能出现多家报刊社共用一个名称的情况,比如抗战时期文化战线上就出现过《民报》12种、《中央日报》9种、《民国日报》和《国民日报》8种、《阵中日报》6种、《扫荡报》5种等百花齐放的局面。考察这一时期的
来源:周国忠
2022-07-15 15:07
打开文化抗战的《九一八大合唱》这是一本红色封皮有些褪色、卷了毛边的老书,纸张泛黄。但依旧清晰的文字,依旧鲜活的思想,依旧动人的旋律,则是这本书不变的情怀。打开书籍,里面的每一句话都有浓浓的时间感,不识乐谱的记者只是翻看歌词,随着阅读的深入,内心已不再平静。打呀打起鼓!敲呀敲起锣!不分男女老少一起来,来唱‘九一
来源:辽宁日报
2022-02-13 10:02
伟大的中国共产党,乘风破浪,扬帆远航……主题歌曲《领航》MV日前正式播出。全国有关文艺院团、高校和各地有关部门精心组织,通过快闪、合唱等多种方式广泛传唱,在广大群众中引起热烈反响。新年到来之际,中央民族乐团选择在国家博物馆以一场快闪活动,唱响《领航》。我们本着‘艺术为民’的宗旨精心准备,以民歌合唱与民族乐器表
来源:人民日报
2022-01-03 14:01
革命音乐是战争年代传播中国共产党革命思想、方针和政策的有效载体,不仅能够激发广大军民不怕艰险、排除万难的革命斗志,而且在发动群众、瓦解敌军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推动了新民主主义文化建设,为革命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动力。巩固革命根据地的黏合剂。土地革命过程中始终伴随着战斗减员和非战斗减员的问题,加上缺医少药,物资匮
来源:理论网
2021-11-11 10:11
1945年《晋察冀日报》刊发火星创作的《没有共产党就没有中国》,1950年毛泽东将其改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照片由王律提供罗工柳创作的木刻版画《马本斋之母》 照片由王律提供活跃在晋察冀边区的华北联大文工团团员合影,内有艾青(后排左1)、贾克(后排左2)、周巍峙(后排左5)、舒强(三排左1立者)、贺敬之(三排右3)、陈强(三排右5)、、
来源:光明网 作者:郑恩兵
2021-03-07 09:03
翦伯赞(1898年-1968年),中国著名历史学家、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主要著作有《历史哲学教程》《中国史纲》(第一、二卷)《中国史论集》《历史问题论丛》等,并主编了《中国史纲要》。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翦伯赞自加入中国共产党之日便献身于抗战文化宣传工作,他主编的《中苏》半月刊在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发挥了思想上的积极引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许政
2021-03-07 09:03
《新华日报》是抗战时期我党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发行的一份报纸,自1938年1月11日于武汉创刊,直到1947年2月28日在重庆被国民党封禁为止。《新华日报》一面同各种反动势力和破坏行径英勇斗争,一面观点鲜明开展抗战宣传报道,险恶复杂的斗争环境,造就了《新华日报》独具特色的报道风格,使它成为战斗在国民党统治区引领各行业团结一致、坚持抗战的
来源:中国军网
2020-10-08 16:10
原登载于:1933年《良友》第77期, 26页,原标题《獵影記其八:最后的一篇:柳州航空處飛行員及教官》资料来源:桂林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资料库》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9-08 15:09
原登载于:1945年《生活》第7期,0页,原标题《勝利後的中國:青天白日的旗幟揭揚在柳州上空(附照片)陆》资料来源:桂林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资料库》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9-08 15:09
原登载于:1944年《经济新闻》第3卷,第13期,3页,原标题《各地動態:柳州:本地物價因受戰局影響……》资料来源:桂林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资料库》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9-08 15:09
原登载于:1934年《良友》第95期,2页,原标题《空中與海上:第四集團軍航空處陳國樑在柳州自製鳥行機成功……圖爲陳氏試航情形,下爲陳氏近影》资料来源:桂林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资料库》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9-08 15:09
原登载于:1940年《良友》第151期, 7页,原标题《慶祝空軍凱旋:十二月三十日清晨,華空軍出發柳州上空與日軍交綏,結果擊落日機八架……》资料来源:桂林图书馆《民国图书期刊资料库》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9-08 14:09
抗日战争时期,日寇大举侵华,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相继沦陷。大批广东人举家逃难沿江西上,云集柳州,众多的广东粤剧戏班,亦纷纷来柳演出。1942-1943年间,可说是柳州粤剧的鼎盛时期,每晚演出的剧团有时竟达四、五个之多,参加演出的不仅有当时红遍广西的朱笑珊、玉英英、程剑峰、何慧贞、朱剑秋、花弄影等名伶,还有省、港、澳的大佬倌薛觉先、唐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4-27 15:04
抗日战争前,柳州城镇有三、四万人(包括近城地),娱乐场所有柳州舞台、柳州影戏院和京剧场等,据说营业不很兴旺(见梁文威《广西考察记》,1935年)。抗战爆发后,外地剧团来柳演出逐渐增多,演出场所也随之有所发展。据1939年1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沈永椿编写的《广西指南》介绍:柳州培新路有设备尚佳的戏院,设有包厢和普通座,可容纳1200余观众,上演
来源:柳州抗战网
2020-04-27 15:04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