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日战争烽火中诞生的胶东公学,是革命干部的摇篮。来自敌占区、边沿区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青少年,在抗日救国的旗帜下,冒着生命危险,冲破种种阻力,汇集到这座学校里来,接受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教育,进行文化培训,使一代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境内由于地处胶东抗日根据地的腹地,群众革命觉悟比较高,这所艰难而顽强的流动式学校在境内活动的时
来源: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9-06-11 09:06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茂名县高州城是有名的历史文化古城,是广东南路的文化中心,当时有20多所大、中学校,有几千名大、中学生。中共党组织认为,高州城具有悠久的革命传统,广大青年有倾向爱国民主进步的思想,决定在各学校里大力开展学运工作,广泛团结教育青年学生,发展壮大抗日力量,其中茂名师范是中共地下党组织的一个重点阵地。郑光民同
来源:茂名网
2019-05-21 11:05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了延续和保存教育文化命脉,国民政府决定将位于京、津、沪以及东部地区的高校迁往内地。从1937年7月起, 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中央大学、中山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师生携带着书籍文具、实验仪器往西部地区迁移,从此开始了高校内迁运动。 图,教授和学生们昆明,西南联大学生在做实验昆明,西
来源:梨花的事
2019-05-02 16:05
大学教育,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目的都是塑造本国国民去除功利心,树立独立人格,培育公民意识。大学教育是使国民对自我、对自然、对社会重新塑造,重新认知的最好手段和方法。而大学教育也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思想的转变以及当时社会的环境的不同,大学教育本身也会显现出不同精神面貌和人文追求。在抗战那个特殊的历史时刻,蒋介石政府依然
来源:静心看历史
2019-04-11 14:04
教育是一切的根本,国家之兴,也全靠教育打底子。美国有个著名学者曾说过这样的话: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什么人都可以坏,但有三种人不能坏——教师、医生、法官。其他人怎么坏,都可治他,包括总统,弄不好会被弹劾,但教师坏了误人子弟,医生坏了草菅人命,法官坏了失去公平公正。这三种人坏了,社会基本就乱了。窃以为,这三种人中,最不能坏的
来源:搜狐网
2019-02-12 15:02
编者按: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从1920年代起,学校先后经历了福中矿务大学、私立焦作工学院的变迁。抗战爆发,学校先迁陕西西安,再迁甘肃天水,于1938年与东北大学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北洋大学工学院在陕西城固合组为国立西北工学院。抗战胜利后,焦作工学院于1946年在河南洛阳复校,其后又几经辗转,迁
来源:新浪网
2019-01-24 16:01
内迁还是留守?卢沟桥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在战和之间举棋不定。随着平津的全面沦陷,教育部才开始命令平津各校联合内迁。教育部认为,上海存在着日军不敢染指的租界,大学可以迁入租界办学。八一三事变后,上海各校基本奉命迁入租界。随着淞沪战事的延长和时局的恶化,迁入租界的各校是否应该再度迁移,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1937年9月,国立暨
来源:百家号
2019-01-24 16:01
我是航天部的退休研究员。1931年12月,我出生于上海郊区的南翔,小学和初中也都是在上海齐鲁学校上的学。1946年我初中三年级时,曾在陶行知开办的上海武训学校(原称上海社会大学)听课。在学校里,我有机会见过几位老一辈教育家,如晏阳初、陶行知、邰爽秋、梁漱溟等,还曾经多次听过老先生们讲课。这些老一辈的教育家献身于平民教育事业的精神曾深深感
来源:炎黄春秋
2019-01-18 11:01
段乃文,字心丹,笔名之子,1901年3月17日(正月二十七)出生于南县南洲镇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父亲段宇林,是当地有名的秀才;母亲程春香,知书达理,善良贤淑。由于父母的长期熏陶,他从小就聪颖好学。在读私塾时就表现不凡、出类拔萃。1914年,13岁的他考入长沙明德中学;1920年,19岁的他高中毕业,考入上海交通大学电机工程学院攻读;1929年7月,27岁
来源:华声在线
2019-01-18 09:01
我们切不可忘记战时应作平时看,切勿为应急之故而丢却了基本,我们这一战,一方面是为争取民族生存,一方面就要于此时期改造我们的民族,复兴我们的国家,所以我们教育上的着眼点,不仅在战时,还应该看到战后。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教育界为配合军事斗争,为教育适应抗战之需与夺取抗战胜利献计献策,形成了强劲的战时教育思潮。他们适时地提出了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6:01
摘要:陈立夫是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重要的历史人物,曾一度控制国民政府的党政和特务大权,尤其是在党务方面更是技高一筹。但很少有人关注他曾在抗战时期出任国民政府教育部长,并为中国教育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他在拟定战时教育方针政策、组织高校内迁和改进高等教育,以及推进中等教育和调整社会教育等方面做了许多贡献。本文论述了陈立夫在抗战
来源:豆瓣
2019-01-17 16:01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事爆发后,日军除了在战场上对中国人残酷杀戮外,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之破坏尤其深重,日军蓄意且有计划地摧毁中国各地的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难逃轰炸,且在日军占领后改为军营;天津沦陷后,日军即以飞机、燃烧弹及重炮,对南开大学展开毁灭性的攻击,次日,再持汽油往该校放火续烧。总计自7月7日至10月21日止,平津、上海、
来源:搜狐网
2019-01-17 15: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太平盛世年代重视和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方向,但在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还能做到不遗余力发展教育就实属难得。在民国时期,各大军阀为了扩充实力,都在不断发展军备,各方之间连年混战也对其财政和精力是严重的消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眼光长远的军阀仍然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5:01
摘 要:抗战时期,大批高校迁入西部地区。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此外,高校内迁还推动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充实了各迁入地的中小学师资,创办了一批新的中学和小学。高校的内迁使得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扩大进攻范围,我国的领土不断沦陷。沦陷区内的学校和科研机构的
来源:参考网
2019-01-17 15:01
汪伪政府公费留日学生的选派汪伪政府成立后,选派留学生赴日成为伪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汪伪行政院、教育部等全宗档案记载,根据日方的安排,从1940年至1944年汪伪教育部一共派遣了153名公费生赴日留学,即1940年38名、1941年30名、1942年30名、1943年30名、1944年25名。兹将汪伪教育部历次特别是1940~1941年两次选派留
来源:东方网
2019-01-17 14:01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各大主要城市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设立在这些城市当中军事教育机构受到沉重的打击,为快速恢复军事教育,为前线输送高素质的指挥军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军事教育的措施。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从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虽然近代我国军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网
2019-01-17 14:01
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始终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将教育视为立国的根本,甚至认为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蒋介石认为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有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构成,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教育不破产即有办法,若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1930年1月,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小学教师及各界人士书》一文,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4:01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凡日军铁蹄践踏之处国土遭到蹂躏,人民被迫逃离家园,国难当头,教育思想界讨论的焦点,也发生的转移,由国难大讨论转移到了抗战救国的国防教育上来了,教育界纷纷发声,要用全面教育来配合全国抗战,并发出了废弃平时教育,实施为抗战服务的战时教育的社会呼吁,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这一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4:01
张郁光原曲阜二师工字楼现貌张郁光,原名张舒义,1904年出生于济南按察司街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张郁光入济南制锦市小学,从学于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鲁佛民。因聪慧勤奋,张郁光备受器重,接受了进步的启蒙教育。少年有志投笔从戎1919年,15岁的张郁光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今济南一中)。时值五四运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是山东进
来源:人民网
2019-01-17 14:01
日伪时期,徐州有一所师范学校,全称为淮海省立徐州师范学校,这一信息来自朋友收藏的一本油印省立徐师毕业纪念册。根据纪念册笔者查找了相关史料,发现以进行奴化教育、培养媚日亲日师资为目的这所学校却事非所愿,学生的反日、抗日的斗争连绵不断,甚至拿起枪来密谋刺杀日本宪兵队长。学生们的爱国行动证实了流传省立徐师内外学校无伪、学生无伪
来源:徐州史志
2019-01-10 11:01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