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7月7日卢沟桥战事爆发后,日军除了在战场上对中国人残酷杀戮外,对我国教育文化事业之破坏尤其深重,日军蓄意且有计划地摧毁中国各地的大学。清华大学与北京大学难逃轰炸,且在日军占领后改为军营;天津沦陷后,日军即以飞机、燃烧弹及重炮,对南开大学展开毁灭性的攻击,次日,再持汽油往该校放火续烧。总计自7月7日至10月21日止,平津、上海、
来源:搜狐网
2019-01-17 15:01
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发展的根本。在太平盛世年代重视和发展教育是一个国家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方向,但在社会动荡,军阀混战的年代还能做到不遗余力发展教育就实属难得。在民国时期,各大军阀为了扩充实力,都在不断发展军备,各方之间连年混战也对其财政和精力是严重的消耗。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眼光长远的军阀仍然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5:01
摘 要:抗战时期,大批高校迁入西部地区。大大提高了西部地区高校的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此外,高校内迁还推动了西部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充实了各迁入地的中小学师资,创办了一批新的中学和小学。高校的内迁使得西部地区的教育事业迎来了一次重大的发展机遇。抗战全面爆发后,日军扩大进攻范围,我国的领土不断沦陷。沦陷区内的学校和科研机构的
来源:参考网
2019-01-17 15:01
汪伪政府公费留日学生的选派汪伪政府成立后,选派留学生赴日成为伪教育部的一项重要工作。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汪伪行政院、教育部等全宗档案记载,根据日方的安排,从1940年至1944年汪伪教育部一共派遣了153名公费生赴日留学,即1940年38名、1941年30名、1942年30名、1943年30名、1944年25名。兹将汪伪教育部历次特别是1940~1941年两次选派留
来源:东方网
2019-01-17 14:01
摘 要:抗日战争时期,由于各大主要城市相继被日军攻陷,国民政府设立在这些城市当中军事教育机构受到沉重的打击,为快速恢复军事教育,为前线输送高素质的指挥军官,国民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恢复发展军事教育的措施。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对卢沟桥的中国驻军发动突然袭击,从此开始了对中国的全面侵略。虽然近代我国军事经历了近百年的发展,
来源:中国论文网
2019-01-17 14:01
在蒋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始终秉持教育为立国之本的理念,将教育视为立国的根本,甚至认为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蒋介石认为现代国家的生命力有教育,经济,武力三个要素构成,而教育是根本,三者之中,教育尤为重要。因为只要教育不破产即有办法,若教育无希望,则真正无办法。1930年1月,蒋介石发表《告全国小学教师及各界人士书》一文,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4:01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来,凡日军铁蹄践踏之处国土遭到蹂躏,人民被迫逃离家园,国难当头,教育思想界讨论的焦点,也发生的转移,由国难大讨论转移到了抗战救国的国防教育上来了,教育界纷纷发声,要用全面教育来配合全国抗战,并发出了废弃平时教育,实施为抗战服务的战时教育的社会呼吁,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发展变化,国民政府必须有所作为,这一
来源:百家号
2019-01-17 14:01
张郁光原曲阜二师工字楼现貌张郁光,原名张舒义,1904年出生于济南按察司街一个普通家庭。少年时,张郁光入济南制锦市小学,从学于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鲁佛民。因聪慧勤奋,张郁光备受器重,接受了进步的启蒙教育。少年有志投笔从戎1919年,15岁的张郁光考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今济南一中)。时值五四运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是山东进
来源:人民网
2019-01-17 14:01
日伪时期,徐州有一所师范学校,全称为淮海省立徐州师范学校,这一信息来自朋友收藏的一本油印省立徐师毕业纪念册。根据纪念册笔者查找了相关史料,发现以进行奴化教育、培养媚日亲日师资为目的这所学校却事非所愿,学生的反日、抗日的斗争连绵不断,甚至拿起枪来密谋刺杀日本宪兵队长。学生们的爱国行动证实了流传省立徐师内外学校无伪、学生无伪
来源:徐州史志
2019-01-10 11:01
今天,在这样一个感恩教师的日子里,让我们一同来回顾抗战英雄教师们的光荣事迹,让我一起向抗日战争中的英雄教师们致敬。教师寡母周咏南:带领独子从军抗日周咏南,号秋琼,是湖南祁东县(1952年从祁阳县析出)白地市区万福岭乡元木冲人。出身名门,不仅爱武,亦爱学文。5岁时,和兄弟们随名师学武,至11岁时,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三五人围攻,她也不在话...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综合
2018-09-10 16:09
1 图为位于临汾的抗日学生军校。2 图为星子军官学校,这是一所培训抗日军人的学校。3 图为国立社会教育学院院长陈礼江(L K Chen,音译)。 这所学院培养教师,教师监督儿童和成人教育工作,帮助市民通过文化测试,以便他们在抗战胜利后可以进行选举投票。4 孙伟文(Sun Wei-wen,音译),65岁,作家兼哲学家,也是一名人民教师,创作过很多关于抗...
来源:新浪看点
2018-09-10 09:09
为何选择在旬邑创办随着抗战形势和国民党反动派反共行为升级,陕公分校的校址必须能够为教育更好的提供服务。经过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深思熟虑决定在关中分区驻地旬邑创办陕公分校。旬邑地处陕西中腹部,北接延安,东、西、南三面与国统区接壤,离西安较近,属国民党统治比较薄弱的地区,容易接应从国统区前来的学员进入边区;这里民风淳朴,党组织基础牢靠。...
来源:"古豳旬邑"党政微信公众号
2018-08-15 17:08
用显微镜和望远镜观察社会陕北公学按照实行国防教育政策,使教育为民族自卫战争服务的方针,确立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为造就一大批有政治远见、政治理论、牺牲精神和团结群众的革命干部。陕北公学创建之初,毛泽东就十分重视培育学生的政治远见。他在鲁迅逝世一周年时,莅临延安陕北公学,作了题为《论鲁迅》的讲演。他说: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
来源:《北京日报》,作者 韩宇
2018-08-15 17:08
我一生中最愉快的时期就是在陕北公学度过的。这是李维汉晚年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七十多年前,他先后担任陕北公学党组书记兼副校长、分校校长、后期陕北公学校长,与学员们一起荷锄劳作,促膝谈心。他在陕北公学的土地上挥洒赤诚的爱国之心,点燃青年人心中的明灯,为全国抗日战争培养了大批人才,为陕北公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李维汉,又名和笙,化名...
来源:搜狐
2018-08-15 17:08
培养抗战干部,陕公应运而生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中国共产党的威望空前提高,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全民族的抗日统一战线逐步建立。全民抗战的局面很快形成,中国革命进入了抗日战争的时期。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在抗日前线——陕北根据地站住了脚跟,还在大踏步地向前发展。领导全国抗日战争,需要动员千百万人民参加抗战,支援抗战,争取最后胜利,...
来源:中国教育报
2018-08-15 16:08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全国人民热烈响应号召,团结一致,奋起反抗。为了满足大批爱国青年求学报国的需要,为了夺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国共产党急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大批抗战干部。在这种形势下,党中央决定成立一所具有抗战性质的学校——陕北公学。并于7月底,委托林伯渠、吴玉章、董必武、徐特立、张云逸、成仿吾等同志...
来源:《战火中的大学》,作者 成仿吾
2018-08-15 16:08
1938年,抗战形势不断恶化,北大、清华、南开大学等名校被迫退迁云南昆明。于是,西南联大横空出世。在将近9年的时间里,西南联大为中国保存了一大批德先生和赛先生的种子力量,至今为人津津乐道。其实,像这样的名校并不止一所,甚至其中一所,产生的时间比西南联大还早。无论规模还是贡献,或许它称得上是中学版的西南联大。这就是著名华侨陈嘉庚创办的...
来源:秋心笔记百家号
2018-08-14 18:08
在中国现代史上,抗日战争的胜利应当是最辉煌的篇章。同政治和军事上的成果相比,这一时期的教育不但毫不逊色,而且更为可圈可点,甚至堪称世界奇迹。以常理论,抗战期间山河残破,民生凋敝,教育事业出现倒退,自在情理之中。但事实却恰恰相反。在这段最艰难的时期,中国的教育经费投入仅次于军费,教育事业因此取得了惊人的大发展。仅以高等教育为例,大...
来源:毕唐书
2018-08-14 17:08
城隍庙:开封女中临时校舍七七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寇向华北、华东疯狂进攻,1938年5月占领徐州后,接着沿陇海铁路西进,是年6月侵占开封。面对危机之势,此前的1937年年底,根据当时的河南省政府令,省城开封的文化教育机构尽先撤离,自此开始了古城大中学校的一场大迁移,河南大学、开封女师、开封师范、开封高中、开封女中、北仓女中等多所学...
来源:汴梁晚报,作者 邓高峰
2018-08-12 17:08
播迁宛西51所学校云集南阳七七事变后不久,华北沦陷,豫北吃紧,河南省教育厅迭奉教育部青年学生应先迁移安全地带,以免学业中断的指示精神,先后制定中等学校紧急处理法及迁移办法,提请省政府委员会决议公布施行。省立安阳高中等校率先渡河南迁,揭开了河南沦陷区学校播迁的序幕;1937年11月4日,豫北重镇安阳沦入敌手。河南门户洞开,日寇进逼黄河,1938...
来源:南阳日报-南阳网,作者 赵有章
2018-08-10 11:08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