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体版 / 繁體版 正在载入当前时间...
首页 > 抗战文化 > 新书推荐 > 内容正文

缅甸,中日大角逐
来源:   2014-04-08 17:24:18

空军密切配合,龙陵城内残敌早被扑灭,岂能死灰复燃?

  言之凿凿。

  卫立煌哭笑不得。

  蒋介石杀气腾腾,本想惩办败将,但举起板子,左右环顾,不知该打谁的屁股。最后,只好气哼哼地说:

  把龙陵给我拿回来!

  日军得寸进尺,主力沿滇缅路两侧向我猛攻。激战至6月25日,我伤亡惨重,节节后退。敌军前锋距11集团军指挥部仅二三里,宋希濂的掩蔽所也挨了炮弹。

  战局险恶。风声鹤唳。

  宋希濂急眼了。他严令各部死守:惊慌失措者斩!临阵畏葸者斩!丢失阵地者斩!

  连声叫“斩!”

  第87师奉命死守达摩山、黄草坝,苦战数日,兵员锐减。师长张绍勋亲加督率,全力抗拒,怎奈敌战车与炮兵反复蹂躏,战至25日,我军阵地被突破。张师长目睹情形恶化,回天无力,愤而举枪自戕。

  敌我争夺,到了你死我活的关头。

  幸亏第8军抽出部分兵力,从松山赶来救援,稳定了战局。

  宋希濂果真有大将风度。他判定敌军连日征战,已成强弩之末。“两鼠斗于穴中,勇者胜”。他联络援军竭尽全力,奋起反击。敌军果然抵挡不住,惊慌败退。我军乘势进占龙陵市郊,恢复原有阵地。市内敌军大部逃往芒市。

  宋希濂与日本33军军长本多政材,在龙陵城下来回拉锯。到了第二个回合,宋希濂力大气盛,反败为胜,把大锯又给拉回来了。

  日军将领都是些冒险家、赌棍,赢时眼红,输了更眼红。在颓势中,本多政材拟制了更冒险的第三期龙陵会战计划,代号为“断”作战。企图集中两个师团以上兵力,在龙陵地区击垮宋希濂,进而解腾冲、松山之围,最终粉碎X、Y部队会师缅北计划。所谓“断”,一是切断滇缅路,二是阻止X、Y会师。

  这是步凶棋。

  此时,中国军队态势不利。腾冲、松山久攻不下,兵力分散,龙陵我军孤军前出。对迫在眉睫的“断”作战,重庆极感惊慌。蒋介石连降金牌,限期结束腾冲、松山作战。又将杜聿明之第5军,从昆明紧急调往龙陵。

  本多政材毕竟力不从心。他东拉西扯,花了一个多月时间,才凑足兵力。但时不他待,机不再来。到9月5日发起“断”作战,松山已被我军攻下,腾冲之战也进入尾声。龙陵四周,我军兵力骤增,除了原有4个师,又新增了3个师。

  让日军心惊肉跳的是,新增的这3个师都是他们的死对头。一个是第5军200师,当年在同古城下,曾让日军碰得头破血流。另一个是第36师。1942年,日军扫荡缅甸,正向滇西长驱疾进时,在惠通桥头,遭36师当头棒喝,日军因此没能跨过怒江。再一个是,在松山刚刚埋葬数千日军的荣誉第1师。

  不知本多政材是否后悔,他的“断”作战竟招来如此众多的新老冤家。事到如今,想打得打,不想打也得打。

  龙陵会战一直打到11月3日。结果与本多政材的愿望相反,不是“断”,而恰好是“通”。滇缅公路越过龙陵,又向前打通了一截,Y部队与X部队会师的道路又铺平了一程。

  日军被永远逐出滇西。

  滇西战场打得热火朝天的8、9、10三个月,缅甸显得相当平静。

  由于Y部队投入作战,改变了缅甸战场局势。大批日军从缅甸吸引到滇西,盟军获得反击的宝贵时机。曾经使丘吉尔和罗斯福食寝难安的英法尔会战,于7月底以英军胜利、日军惨败而告终。牟田口部队在英军有力反攻下,兵败如山倒,翻越那拉山脉,向缅中溃逃。当时正值雨季,日军在丛林中饥寒交迫,疾病流行,8万日军中有5万人惨死在溃退路上。这正是前年孙立人部队从缅甸败向英法尔的路线。当年躺下中国军队尸体的丛林,现在成了侵略者的坟场。

  日本人把英法尔战败称为“世纪性悲剧”。

  歼灭了凶悍的牟田口部队,缅中自然清静多了。

  在缅北,X部队8月初攻下密支那后,已是大雨淋漓季节。江河暴满,遍地泽国。

  大雨把战火暂时熄灭了。

  中国军队停止一切攻势,就地休整。自从年初反攻野人山,官兵们在丛林里不停顿地奔突,不间断地战斗,七八个月了,战袍需要修补,武器需要保养,体力需要恢复,队伍需要整顿。他们该喘口气了。

  今年的雨季,雨量还是那么充沛,雨点还象铜钱那么大,雷电还象剑一样,从天劈到地。但是,人们的感觉已经不一样了。

  在密支那,在孟拱,从战争废墟上搭起的帐篷城里,中国官兵象丰收后的农夫,猎获后的猎户,不慌不忙地消化着已到手的成果。他们在清点虏获、总结作战经验、评功评奖。当然,这个时候,又有一些美国兵,拿香烟,拿手表,兑换中国人手里的日本战刀、膏药旗,或日军别的什么遗物。

  惯于吃苦的中国兵们对伙食也比较地挑剔起来。这没什么可指责的。他们得抓紧补充营养,恢复体力。盟军的供应是好的,但士兵们吃腻了饼干罐头。有人一闻见澳大利亚出产的牛排罐头,或者美国罐装香肠,直想吐。他们热衷于进山打一只山羊,下河炸几条鲤鱼,或者干脆采些野菜,支起小铁锅,弄几样家常菜,调调胃口。

  有什么业余爱好,尽管爱好就是了。打扑克、下象棋、听京戏,有的帐篷了还放着缴获的日本留声机,谁愿意听就听。最热闹还是来了劳军团的时候,吃的、喝的、玩的,全有。国内派来的劳军团三天两头不断线,走马灯似的,前脚刚走,后脚又来。美国电影明星战场慰问团还光顾过密支那呢!他们给士兵带来歌声,带来欢乐,还带来温馨。运气好点的士兵、被选出来当代表,被请到台上,美国女明星会给这位骑士献上甜美的一吻。于是,全场欢声雷动。不论吻的,被吻的,被别人代表他吻的,全都兴奋不已。

  雨季给中国官兵带来的再不是饥饿、寒冷、疾病和愁苦,而是不尽的欢乐和希望。

  望着漫天大雨,官兵们欢呼:来得更猛点吧,把鬼子的尸体漂得远远的,把鬼子的血污洗得干干净净的,让大地清清爽爽,让丛林充满生机。

  望着闪闪雷电,官兵们呼喊:炸得更响点,劈得更低点,为我们劈出一条通往胜利的道路。

  就在这充满欢乐和希望的多雨季节里,X部队完成了扩编任务。将原有的一个军扩编为两个军,孙立人和廖耀湘分别任新1军和新6军军长。

  郑洞国免去新1军军长之职,升任X部队副总指挥。

  人人各得其所,皆大欢喜。

  雨季唯一给一个人带来哀伤。史迪威将军被解除中国战区的一切职务,凄凄凉凉地返回美国。

  史迪威与蒋介石之间充满矛盾的紧张关系,在这几个月里,更是雷雨交加。在美援物资分配,中国军队使用以及对延安的态度等等要紧问题上,总司令与参谋长距离越来越大。加上八、九月份,日军在粤汉铁路大举进攻,中国战场出现了紧急情况。罗斯福沉不住气,慌里慌张,接连致电蒋介石,敦促他委命史迪威为中国战区统帅,指挥包括八路军、新四军在内的所有中国军队。

  蒋介石意识到,把军队交给史迪威,即使打败了日本,但战后的中国决不是他所希望的那个中国。在中国战区内,有蒋无史,有史无蒋。蒋介石气得全身哆嗦,致书罗斯福,坚决拒绝。

  要将军还是要委员长?罗斯福进退维谷。

  在困难时刻,赫尔利作为总统特使,派到中国,处理危机。赫尔利在美国政界以“相貌漂亮、崇尚虚荣和锋芒毕露”著称。几次接触后,这位美国钦差很快倒向蒋介石。他在致罗斯福的信中作出自己的判断,他写道:

  我的意见是,如果你在这场争论中维护史迪威,你将失去蒋介石,并且你还会连同失去中国。即使天堂里所有的天使都将发誓,说我们支持史迪威是对的,这也改变不了历史的结论:美国势必在中国遭到失败。我谨建议你解除史迪威将军的职务。

  史迪威是一名军人,不是政治家。他可以指挥千军万马,把握住某一战场的进程。但是,他有时连自己也把握不住。在错综复杂、波涛起伏的中美关系长河中,他只是一条小船。

  一阵狂涛袭来,他搁浅了。

  10月中旬,离开中国时,史迪威特意绕道密支那,与曾经在缅北丛林并肩战斗,饱尝了失败的惨痛,又共享过胜利喜悦的中国官兵告别。

  在过去的日子里,这位美国老头子虽然刻薄了点,严厉了点,但他毕竟是位出色的将军。他懂得丛林战术,懂得尊重士兵。在战斗激烈时,他轻车简从,脖子挂着卡宾枪,自己开着吉普车往前沿跑。为此,他赢得中国官兵真诚拥戴。

  当缅甸作战取得决定性胜利时,他却不明不白地离去了。不管什么原因促成他的去职,中国官兵们不会忘记,白发苍苍的美国将军与他们在缅甸丛林度过的日日夜夜。

  进人11月以后,缅甸的气候明显地改变了。

  大陆气压转高,海洋高气压中心趋向衰弱。来自云贵高原强劲的东北季风,逐渐驱散印度洋的湿热气流。

  空气干燥,雨量稀少,河流萎缩,丛林失去光泽,变得苍老了。

  野草枯黄,树叶飘零,山花凋谢。秋风起处,枯枝败叶漫天飞舞,簌簌下地。林中又铺上一层厚厚的落叶。荒莽榛榛、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热带丛林,在秋风扫荡下,也无可奈何地显出萧条、破败景象。

  战火,在旱季重新点燃。

经过3个月整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