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在国民党统治区公开出版的惟一的一张日报。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创刊。社长潘梓年,总编辑先后为华岗、吴克坚,经理徐迈进。许漆新、章汉夫、陆诒等先后参加过编辑和采访工作。日出二张或一张半,有时出一张。发刊词阐明了新华日报的主旨:本报原在争取民族生存独立的伟大的战斗中作一个鼓励前进的号角。……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10-10 09:10
九一八事变之后,民间舆论出现了重大的变化。以《申报》为例,《申报》社论关注的视域出现了重大转移,在国难语境中,该报积极参与政治讨论、扩大政治影响。不同背景的舆论主体,在论述过程中,立场与出发点不尽相同。就《申报》而言,这份民间报纸的典型代表在论述对日作战的问题上,不仅要求政府坚决作战,还以对政府和政府军深切不信任为出发点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9-19 15:09
抗战的爆发,不但推进了文化界新启蒙运动的发展,而且也改变了文化发展的版图,影响着报刊杂志的发展倾向,影响着作家们的文学选择,他们聚焦于抗日救亡,探索着文艺创作通俗化、大众化的路径。1934年10月,通俗读物编刊社成立,其前身是燕京大学教职员学生抗日会成立的三户书社,取自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典故,来表示抵抗外来侵略的决心。创办三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9-06 09:09
1935年9月20日创刊于上海。这是一张很有特色,很有创新的民办小型报,在上海乃至全国具有广泛影响。社长是曾主办北平《世界日报》、《世界晚报》的知名老报人成舍我。参与策划、筹备的有当时新闻界的萧同兹、程沧波、田丹佛、严谔声、钱沧硕、吴中一、胡朴安、朱虚白、严服周、管际安等人。▲成舍我当时上海盛行大报,每刊对开五张、十张,有时更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8-29 15:08
《救亡情报》初创时为上海文化界、妇女界、职业界等救国会的联合机关报,第10期后改为全国救国会的机关报。创办人为沈钧儒、章乃器等人。1936年5月6日创刊于上海。周刊,每星期日出4开一张,遇有特殊情况,往往增刊或出号外。徐雪寒任该报经理,一起负责的有刘群,恽逸群和陆诒等人。《救亡情报》成为全国救国会机关报后,归该会宣传部章乃器领导,编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8-09 11:08
《北大半月刊》和《北大清华联合报》是解放前夕是在中共北大地下党南系总支宣传分支直接指导下的刊物。这两份刊物以正确的策略,传播了党的声音,团结和鼓舞了广大青年学生和进步人士,英勇而机智地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并满怀信心地迎接北平的和平解放,是在国民党统治区坚持到最后的一个中共领导的有影响的舆论阵地。11期《北大半月刊》和6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7-29 09:07
1948年8月20日,鲁迅夫人许广平先生从上海来信说:最近—期(指《北大半月刊》),取材精审确当,锋利明正,殊足以称北方辰星,近来上海出版界零落,得此殊饱眼福,观后振奋之情,油然肃起,恨不得己身能到北方,吸此清新气象也。9月21日又来信说:《大半月刊》持论公正,报道确实,对同学砥砺固极适当,对落后于时代青年的我,读之更似服清凉剂、定心丸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7-20 10:07
《北方杂志》一九四六年六月十五日创刊于邯郸,晋冀鲁豫边区文联北方杂志社编辑,华北新华书店出版,华北新华书店与韬奋书店联合发行。同年八月十五日第一卷第三期起改署北方杂志编辑委员会编辑,荒煤主编,编委会由王春、朱穆之、任白戈、吕班、艾炎、范文澜、袁勃、荒煤、黑丁、张香山、冯诗云等十一人组成。一九四七年三月一日出版的第二卷第一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7-13 14:07
《十字街头》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机关刊物之一,鲁迅等编辑,一九三一年十二月十一日创刊于上海,四开新闻纸一张,报头由鲁迅书写,报头下印刊期,出版时间及通讯处,无编辑者及出版者。初为半月刊,从第三期起改为旬刊。一九三二年一月五日第三期出版后被国民党反动派查禁。▲《十字街头》1931年第1期,第1页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6-27 14:06
五四运动时,天津的学生组织起初是男女分开的,这就是天津学生联合会和天津女界爱国同志会。随着新文化运动的进展,这两个组织的一些积极分子,感到需要一个比较紧密的、不分男女界限的组织,以便作一些新思潮的研究与宣传工作,于是就组成了觉悟社。据北京《晨报》报导,当时天津的青年学生组织了许多团体,然而其中由纯粹的分子来结合而具有特别色彩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6-20 15:06
1984年3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后勤学院政治教研室王健英向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关于《中国共产党组织史资料汇编——领导机构沿革和成员名录》的书信,在信中,王健英提到,自己虽经过四年努力编写出这本初稿,但编写这种全党组织史方面材料,是极其严肃、影响深远的工作,希望总书记对内容、体例,如何编写、修改,给予指示。胡耀邦在收到书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5-05 14:05
诗歌是抗战时期文艺作品中的重要题材。抗战时期的中国诗人不仅是文艺界的排头兵,更是以笔为刃,勇敢履行自己作为中华民族一份子的责任,投身宣传抗战的行列之中。1938年初的台儿庄战役,就给诗人提供了非常好的写作素材。这种诗歌就显示了在战争岁月中所具有的强烈的时代性和战斗性的写实主义风格。当时几乎所有的诗人都暂时收敛了自己的个性,一致为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3-22 11:03
内容摘要情报是战争运行的关键要素,由于情报的机密性,过去研究常倚赖回忆文章,惟或因记忆,或因刻意,此类史料错漏难免,建基于此的著作,乃易受歪曲。本文以档案为基础,藉由徐州会战之例,全面且细密分析军事委员会于单一会战获得的情报,并探寻这些情报对指挥之作用。本文指出,战时国军各军事情报机关虽高度分散,但多统合于军委会之下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3-17 16:03
1938年3、4月间的台儿庄战役是中国抗战史上一座永久不可磨灭的丰碑。台儿庄战役是徐州会战的重要组成部分。台儿庄战役的意义不仅限于战场之上。它提振了中国军民逐渐消沉的抗战意志,成为抗战文学作品中反复出现的符号象征。抗战文学中反映的中国士兵们枕戈待旦、浴血奋战的场景,发挥了宣传教育、鼓舞人心、团结救世、增强民族国家意识等作用。下面仅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3-14 10:03
《七月》是抗战时期重要的革命文艺期刊之一。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七月流派便是援引此刊而得名。一九三七年九月十一日在上海创刊发行。始为周刊,以诗歌启卷,多刊创作,兼及评论,但在上海仅仅印行三期,九月二十五日即告停刊。由于战事失利,由上海迁来武汉,在汉筹备期间,曾定名《战火文艺》并在《汉口时报》以醒目大字登出预告,后因登记未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3-07 09:03
1925年4月24日,《莽原》创刊于北京,初为周刊,由鲁迅主持编辑,附《京报》刊行。同年11月27日停刊,共计出版32期。1926年1月10日复刊后,改为半月刊出版,由北京未名社印行。1926年8月,鲁迅离开北京前往厦门,刊物由韦素园接编。1927年12月25日,出版至第二卷第二十三、二十四期合刊号后终刊,两卷共48期。周刊、半月刊均为32开本。▲《莽原》半月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2-28 09:02
《永安月刊》创刊于1939年5月1日,终刊于1949年3月1日,16开本月刊,共计出版118期,发行人郭琳爽,主编郑留。《永安月刊》是上海永安百货公司创办的一份综合性文化刊物,编者在《创刊小言》中阐明了办刊宗旨:方今国家多事,世乱正殷,处乱世而行,非治乱之道……盖借文字之力,将宁静其精神,鼓励其振作,辅助其发展,裨益其身心。▲《永安月刊》194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2-14 10:02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史学研究特别是中共革命史研究的学术回归和发展,中共抗战史研究开始真正起步,并在平稳中向前推进。进入新世纪,因对外学术交流的持续、跨学科方法的引入、研究方法的更加多样和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中共抗战史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由于篇幅和个人学力所限,本文仅选取研究进展较为显著的几个专题择要介绍,以展示新世纪以来中共抗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2-09 10:02
太行军队独立旅(当时也被称为五台部队),于1947年开展的治疗疥疮运动(即治疥运动),不仅解决了中共军队内因疥疮感染而造成的战斗力减员问题,而且通过这次卫生运动,干部和群众的政治觉悟进一步提高,政治热情高涨,可谓是一次政治工作方法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成功实践。▲《关于五台部队治疥运动的初步总结》,《刘邓大军卫生史料选编》,第427页疥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2-07 09:02
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的根据地所奉行的有关中西医的原则,与延安苏区一致。总体来说,对中医和西医的重视程度相同,更强调两者的团结与合作,这与阎锡山地方政府重视中医的倾向有共同之处,与民国中央政府抑中扬西的政策不同。具体而言,中共对待中西医的认识和政策也有一个深化的过程。即由最初的中西医并用,到强调两者应采取合作,再到中西医的关系应更
来源:抗战文献数据平台
2023-01-31 09:01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