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之后,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华北大片国土沦丧,战火迅速逼近福建。1937年10月金门陷落,1938年5月厦门陷落,省会福州遭日机轰炸,岌岌可危。1938年4月,福建省政府决定内迁永安,5月份,省府所属行政、经济、文教等机关及大中专学校、文化学术团体、研究机构向永安及其附近山区疏散。省会的内迁,使永安这个闭塞落后的小...
来源:刘思衡
2018-02-15 11:02
在抗战初期众多的抗战音乐作者和作品中,冼星海及其创作的影响尤为突出。冼星海(1905-1945)自小酷爱音乐。1926年入国立北京艺术专科学校音乐系学习理论和小提琴。1928年入上海国立音乐院。1930年抵法国巴黎勤工俭学,在极为艰难的条件下先后从小提琴家奥别多菲尔及加隆、丹地、杜卡斯等音乐名家学习,并考入巴黎音乐院高级作曲班。在巴黎期间作有《风》(女...
来源:360图书馆
2018-02-06 13:02
由于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随着1935年一二·九运动兴起及到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抗战的爆发,抗日救亡歌咏运动逐渐形成了全民性的热潮,音乐界的各方面人士在此运动中逐渐汇聚拢来,结成了以抗战音乐为共同目标的统一战线。1936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组织下,于上海成立了具有统一战线性质的歌曲作者协会,成员包括当时各方面从事救亡歌...
来源:360图书馆
2018-02-06 13:02
在一切的侵犯中,最完全也是最荫蔽的侵犯,莫过于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明和精力传统的损坏和歪曲。1895年占据我国台湾后,日本就强行推广日语,对台湾人实施心性同化,输入日本文明,撤销和根绝台湾原有的文明,妄图使台湾人变成日本民族的一部分。九一八事故后,关东军司令部指令一切校园一概停办,并下达排日教材要决然铲除的密令。据不完全计算,仅在...
来源:历史真相全揭秘
2018-02-03 10:02
《火线报》新四军二支队政治部于民国27年(1938)8月在苏南茅山创办。谷力虹任主编。报纸为八开两版油印,开始是五日刊,后改为三日刊。它是新四军挺进苏南敌后最早出现的一张报纸,开苏南抗日根据地报刊的先声。二支队政治部成立了《火线报》社委会,政治部主任王集成为社委会主任,王绍杰和陈立平为副主任。该报最先把初到江南敌后坚持抗战的新四军的战斗...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8-01-30 10:01
用膝盖当桌子记笔记为了提高部队战斗力和干部文化水平,根据党中央指示,1944年7月,东江纵队在东山寺开办东江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由东纵副司令员王作尧兼任校长,李东明任政委,林鹗任教育长,饶卫华任秘书长。参加第一期政治队培训的东纵老战士郭际,曾在其回忆录《征途拾零》中介绍在军政干校学习的场景。郭际说,干校在大鹏城后山坡,东山寺借为校址。...
来源:深圳特区报
2018-01-23 11:01
抗日战争时期,浙东抗日根据地是全国十九个根据地之一。皖南事变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于1941年2月1日对新四军在华中的作战部署做了新的安排,指出:关于浙东方面,即沪杭甬三角地区。我们的力量素来薄弱。总指挥部应增辟这一战略基地,经过上海党在该区域创立游击根据地,中原局应注意指导上海党。4月30日,毛泽东等又电示华中局增派干部开展浙闽沿海的游...
来源:论文网
2018-01-18 14:01
一、中小学教育和社会教育抗战前,皖东地区教育落后,津浦路东地区仅有中学4所,小学约20余所。日军侵占皖东后,教育事业遭到毁灭性的破坏。1940年春抗日民主政权建立后,抗日斗争及根据地建设急需人才。恢复教育事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教育上的迫切要求,为根据地培养大量有用人才,成为各级抗日民主政府的重要任务。为此,根据地党和政府号召优秀...
来源:滁州先锋网
2018-01-16 11:01
美丽的华西坝 抗战路上读书声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政府有计划地将平津和东南沿海一带的大学迁往内地,沦陷区大部分高级知识分子和几十所高校转移到大后方,为中华民族保存了科学和文化的种子。这些流亡大学几乎囊括了国内所有的知名高校,如大家耳熟能详的西南联大迁昆明,中央大学、交通大学、复旦大学迁重庆,武汉大学迁四川,浙江大学迁贵州;除...
来源:中国军网
2018-01-16 10:01
淮南地区的新闻出版事业,在根据地党和政府领导关怀下,得到了蓬勃发展。1939年12月,根据刘少奇指示,中共中央中原局机关报——《抗敌报》(江北版),在定远藕塘出版,《抗敌报》的出版,在群众中引起相当大的反响。这个地区原是国民党控制地区,群众对抗日形势不很了解,看到了《抗敌报》后,提高了对抗日的认识。1940年7月上旬,《抗敌报》发表了刘少奇...
来源:《皖东革命斗争史》
2018-01-16 09:01
新四军进入皖东地区后,部队的文艺工作者和中共地方党和政府组织的业余剧团经常到各地演出以抗日救国为主要内容的话剧、歌剧等,这一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起到了教育人民,团结人民,鼓舞斗志,打击敌人的作用,很受群众欢迎,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文化工作的开展。1941年4月中旬,津浦路东地区在天长县葛家巷召开文化界抗敌协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会议总...
来源:《皖东革命斗争史》
2018-01-16 09:01
新四军在抗日战争中能够取得胜利,主要靠什么?靠的是三大法宝: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争为主体的斗争策略。为了确保党的领导,扩大统一战线,有效的开展武装斗争,新四军在军、师、旅、团内均建有政治机关和文化团体,在营、连还设有文化教员,可称之为军事系统的文化战线。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将军,堪称文武双全、德才兼备。他非...
来源:《铁军》
2018-01-12 10:01
一、苏中版《毛泽东选集》在宝应诞生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为小32开本,由苏中区党委宣传部长兼《苏中报》党政委员会副书记俞铭璜负责资料搜集,在宝应射阳湖镇西冲林村东头一个紧靠芦苇荡的大庙里编辑而成。1945年7月在苏中抗日根据地公开发行。苏中版《毛泽东选集》(第一卷)收录了《中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目前阶段的任务》、《反对日本帝国主义...
来源:中红网—中国红色旅游网
2018-01-08 10:01
《湖西日报》1940 年底,《团结日报》改名《湖西日报》,由中共湖西地委宣传部长郝中士兼任社长。1942 年冬至1943 年秋,在日伪军的大扫荡期间,报社人员曾两次冒死从敌人包围圈里突围,在险恶的战争环境中坚持出版油印的《湖西日报》。1945 年日本无条件投降后,报社从中心区迁入丰县县城,《湖西日报》改名为《湖西大众》,由刘平林、张涛任正、副社...
来源:《档案里的江苏》
2018-01-04 15:01
胶东部队的《前线报》,自1939年9月创刊至1951年10月停刊,整整经历了十二个春秋。它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党的领导下,紧紧和广大指战员结合在一起,始终站在斗争前线,以特殊的战斗武器,汇前线信息,奏战斗强音,奋力鞭挞敌人,热情讴歌自己,充分发挥了胶东部队党委喉舌的作用,胜利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它的光荣使命。《前线报》在斗争中诞生1939年,...
来源:山东抗日战争纪念馆
2018-01-02 14:01
一手拿枪,一手拿宣传单,在抓武装斗争的同时,大力做好宣传教育工作,是共产党人克敌制胜、发展壮大的突出特点和成功经验。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宣传、发动、组织群众,坚定抗战信心,鼓舞斗争意志,山东抗日根据地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采用报刊、画册、戏剧、曲艺、歌舞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思想宣传,通过识字班、冬学等形式教育群众,鼓舞起了全民...
来源:山东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2018-01-02 14:01
善子先生,1882年5月出生于内江县象鼻嘴堰塘湾。1899年,18岁的他参加了余栋臣领导的、后来被史家称为“大足教案”的武装斗争。1905年,24岁的张善子东渡日本留学。在此期间参加了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中华民国建立后,张善子被委任为四川陆军第二旅少将旅长,参加了熊克武领导的反对袁世凯的“二次革命”,战争失败后,同著名书法家余切(公孙长子)亡...
来源:四川地方志 作者:陶世琼
2018-01-01 09:01
对青年群体开展教育在中国共产党事业中历来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成为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共一直非常重视对青年群体开展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陕甘宁边区是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中枢,因为受到物质条件、自然条件、历史因素的综合影响,导致该地区包括青年群体在内的民众文化素质普遍低下,该地区的教育事业极为落后。此外,抗日战争...
来源:人民论坛
2017-12-30 10:12
“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民族英雄谢团长。中国不会亡,中国不会亡,你看那八百壮士孤军奋守东战场……”《歌八百壮士》这首沉雄豪迈、坚定激昂的名曲,歌颂了抗日战争初期一个气壮山河、可歌可泣的英雄集体的壮举,联系着民族精神和祖国命运,慷慨悲歌振国魂。在那个苦难的年代,它传遍千山万水,成为鼓舞广大爱国军民斗志的响亮号角之一。后来两...
来源:湖北方志网 《湖北方志》 作 者:饶嵩乔
2017-12-27 09:12
胡锡奎,1896年11月7日出生于孝感城关北正街一个书香人家。父亲胡延池是清朝秀才(廪生),家道中落,教过书,做过香烟、百货生意。胡锡奎读完初中,18岁上汉口法文学堂,因家境窘迫,回家帮父亲做生意,他无心照料生意,只要父亲不在身边就阅读《天演论》一类书籍,在父母主持下与当地前清秀才郭秀夫的女儿郭雁勋成亲。1922年他到汉口谌家矶扬子江机器厂子...
来源:湖北方志网 《湖北方志》 作 者:胡绍文
2017-12-26 16:12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