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抗战史上,无数抗日英雄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上海理工大学前身、沪江大学首任华人校长刘湛恩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位,他是八年全面抗战中唯一一个被日伪汉*害的大学校长,他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明
来源:铁血论坛
2015-07-24 10:07
■本报记者王一制图柳友娟1937年,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的消息传到上海,上海民众义愤填膺。抗战首月,就有许许多多的身影出现在拯救国家民族命运的伟大斗争之中。话剧《保卫卢沟桥》火速上
来源:解放日报 作者:王一 柳友娟
2015-07-18 09:07
1940年11月8日,芷江县仁溪乡民众自卫队三保各班长合影。资料图片中央军校五校入伍生营第二连学员合影。资料图片长沙晚报讯(记者聂映荣通讯员刘楚才)昨日,怀化市芷江档案馆首次公布6
来源:长沙晚报 作者:刘楚才
2015-07-18 09:07
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照片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宣言一份档案,就是一份历史。当我们展读市中区档案馆收藏的《四川省内江县兴华救亡歌剧社成立大会宣言》:像嫩芽的本社,在抗战的紧急烽
来源:四川省档案局 作者:周智勇 甘德明 黄德平 李明霞
2015-07-18 09:0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抗战文学”的历史地位受到了空前的挑战。曾经在文学史中以“编”或“章”出现的“抗战文学”,开始下降为“节”。这不仅失去了作为一个时代文学标志的历史地位,其专有的文学性质也被“战争时代的文学书写和选择”以及“抗战及四十年代文学”之类的具有更大包容性的题目所替代。尽管这种替代正在成为一些“重写文学史”者的“共识”,...
来源:今日头条网
2015-07-17 09:07
陈春森,笔名黎阳。1916年12月23日生,河北曲阳贾庄人。1938年3月,参加晋察冀军区政治部宣传部工作和边区党委机关报《晋察冀日报》(开始时叫《抗敌报》)创刊时期的编辑工作。在敌后抗日根据地极度艰险的环境中,在晋察冀坚持“游击办报”十年。
来源:人民网
2015-07-16 16:07
《大刀进行曲》是如何诞生的?籍贯江苏、生于上海的麦新,为何与内蒙古开鲁县结下不解之缘?我们的追寻从年过七旬的原《开鲁报》总编辑方纲的讲述开始。30多年来,他以研究麦新、弘扬麦新烈士精神为己任,成果不俗,《麦新研究文献集成》图文两卷由中央党校出版社推出。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杨明方 丁志军 徐隽)
2015-07-14 16:07
70年过去了,抗日战争这段交织着血与火的历史依然牵动着无数人心。抗日战争是对民族精神的一次检验,特殊年代里迸发的血性和风骨至今仍令人感佩。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本版刊发一组抗战题材作品,重温那峥嵘岁月。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作者:孙晶岩)
2015-07-14 16:07
(节选自重庆出版社《消失的燕京》)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司徒雷登也在考虑着是否把他经营了许多年的燕京迁往后方,但是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他决定让这所大学留在北京。他迅速在燕园升起美国的星条旗,以
来源:华声论坛
2015-07-14 11:07
1935年清华大学物理系部分师生合影,这张照片中有11位未来的中科院院士。前排左四为叶企孙。图片来源:北京日报1叶企孙(中)、熊大缜(左二)与抗战士兵合影。图片来源:北京日报根据地民
来源:北京日报
2015-07-07 11:07
抗战歌曲产生于国家与民族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最集中地体现了全中国人民的爱国意志,一经问世便迅疾在民众中产生出无比巨大的震憾力和感召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当我们再一次回顾那段历史,再
来源:来源:《党建》杂志 作者:王建柱
2015-07-02 09:07
有一个叫见月的和尚,清初在南京一所寺庙当住持。有人告发寺庙中有人通贼,就是和反清势力有联系。清兵要把寺庙封闭,抓走那些所谓通贼的人。见月和尚镇定从容,大义凛然,想尽办法保住了寺庙。这是陈垣在19
来源:京华时报
2015-07-02 09:07
8月31日,一名行人从八路军桂林办事处纪念馆前走过。八路军桂林办事处旧址位于桂林市中山北路14号。据史载,1938年10月,广州、武汉相继沦陷,大批爱国人士和进步文化人士云集桂林。因抗战形势的需要,在
来源:来源:新华网 作者:陆波岸
2015-06-30 10:06
成都商报记者蒋庆档案资料解读:四川省档案馆庞家陵刘严付宋弋抗战全面爆发之后,四川成为抗战最主要的后方:要向前线输送作战力量—抗战8年中四川共出兵340万人,正面战场抗日军队每五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5-06-30 10:06
拉大旗募捐的方式,记得郭沫若写的书里也提到过。那是在武汉,是他主持的三厅发动的大规模抗日募捐活动。不仅街道两边的人们朝大旗中扔钱扔物,连两旁大楼窗户里的人也纷纷扔下来……扔的东西有金戒指、金耳
来源:360个人图书馆
2015-06-12 10:06
1936年12月12日,震惊世界的西安事件爆发。资料中记载: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同东北军将领张学良一起发动西安事变,扣留了蒋介石,逼迫其接受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八项救国主张。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杨
来源: 中国台湾网
2015-06-03 15:06
马丹臣,字成九,生于1895年,卒于1973年,章丘枣园镇马芦村人。是一位矢志教育,一生为人师表、品德高尚、思想进步的爱国人士。他在世七十八年,沧桑岁月,历经坎坷。(马丹臣像)求学岁月,宣传抗日马丹臣出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5-06-03 15:06
1935年的12月9日,北平大中学生数千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举行了抗日救国示威游行,反对华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掀起全国抗日救国新高潮,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大规模学生爱国运动。北平学生的爱国
来源:抗日战争纪念网
2015-06-03 14:06
1938年,上海、南京、武汉相继沦陷,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为了保存国家文化命脉,中央大学校长罗家伦已经3天3夜合不上眼了。学校的师生、仪器和图书如何才能转移到大后方呢?正当他一筹莫展时,民生
来源:新华网重庆
2015-06-03 14:06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制造了九一八事变,悍然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在国家危亡、民族灾难深重的形势下,素有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的云南各族人民,掀起了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云南抗日救亡运动)
来源:云南日报
2015-06-03 14:06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