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陕西高等教育之高校建立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7月底,北平、天津相继沦陷,华北之大,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了。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以第16696号令正式宣布在长沙和西安设立临时大学,并成立筹委会。清华大学南迁长沙,与北京大学、南开大学合组长沙临时大学。北平大学、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工学院和北平研究院等院校合组设立西安临时...
来源:论文网,作者 严琳 , 王继武 , 易同民
2018-03-12 15:03
一、丰富和完善了毛泽东思想政治工作理论(一)强调和深化了政治工作生命线的科学论断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已经明确提出了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的科学论断。[1]在抗日战争时期,周恩来在《抗战军队的政治工作》一文中又特别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民族革命的生命线,并详细地论述了这一论断的具体涵义。[2]在周恩来提出和论述生命线的基础上,党在总结全党...
来源:论文网,作者: 梅丽
2018-03-11 14:03
为了及时报道和鼓吹抗日,《大公报》付出了极大的代价,做出了重大的牺牲。首先是在强敌压境的情况下,先后被迫委弃了五处馆舍。《大公报》在抗日战争爆发前,只出有天津、上海两个版。抗日战争时期,除这两个版外,又先后增出了香港、汉口、重庆、桂林等四个版。这四个版都自备馆舍,分头编辑,分头出报。到了抗战后期,除重庆版继续出版外,其余的五个版...
来源:论文网,作者: 方汉奇
2018-03-11 14:03
《大公报》创刊于1902年,至今已有103年的历史,是中国新闻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和崇高声望的报纸。在她的103年的历史当中,抗日战争时期这一段,影响最大,声誉最隆,是《大公报》报史中的最光辉的一页。周恩来总理在1958年和《大公报》当时的领导人费彝民谈到《大公报》在抗日战争时的表现时,就曾经肯定地说:她是爱国的,她是坚持抗日的。毛泽东在1941年张...
来源:论文网,作者: 方汉奇
2018-03-11 14:03
赣南是土地革命时期中央苏区中心区域,抗战时期属国民政府第四行政区,辖赣县、宁都、上犹、南康等11县。1939年南昌沦陷后,赣南成为东南抗战的大后方,担负着为第三、第七、第九战区供应战时需要的艰巨任务。抗战赋予了赣南前所未有的历史使命,使其社会转型与发展有了新的定位。就教育而言,培育专业建设人才的职业教育与加强公务人员素质培育的社会教育成为赣...
来源:论文网,作者: 何维生 许金华
2018-03-11 11:03
自1937年卢沟桥事件爆发后,日军全面侵华,气势汹汹。为了抵御外侮,救亡图存,中共中央决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创办,以学校为基础提高我军及人民的作战能力,团结精神,恢复国家的安宁与稳定。沂蒙抗日根据地紧跟中央的脚步,随即开办多所不同类型的学校,以满足抗日战争的需要。一、抗日战争时期学校教育的必要性在日军全面侵华之际,山东首当其冲,大部分地...
来源:论文网,作者: 李静
2018-03-10 16:03
自从1869年第一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海报在法国问世,海报艺术很快就流行开来,并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这种由形象生动的图画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所构成的广告宣传品,成为信息传达与政治宣传的有效载体。抗日战争时期,交战的中日双方都十分重视海报的宣传作用。而在中国方面,无论是国民党军队还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都散发和张贴了大量的抗...
来源:论文网 作者:吴继金
2018-03-05 15:03
摘要:抗日战争的爆发使中华民族的利益受到巨大的侵害,这激发我党开展宣传工作斗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为我党宣传工作的扩展提供条件。党在这一时期宣传工作注重政策的引导,多种媒介的运用,以及发挥文艺团体的作用等,有利促进抗日宣传工作的开展,这对我们新时期宣传工作的进行有积极的启示意义。关键词:抗战时期 宣传工作 启示宣传是人们借助...
来源:论文网 作者:田君
2018-03-05 15:03
五日时事毛泽东题《五日时事》——报头唯一留有毛泽东题落款的报纸《五日时事》,为《抗战日报》、《晋绥日报》的前身,初为中共晋西南区党委机关报,于1938年5月25日在山西孝义张家庄创刊,系8开油印小报,五天出刊一次,开始时每期印数5000份,后来增加到30000多份,具体负责人为王修、曹速。1939年12月晋西事变发生后,晋西南区党委转移到晋西北,与晋...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5:03
1948年4月1日,贺龙与出席晋绥干部会议的部分代表合影完成历史使命《晋绥日报晋绥日报》终刊随着解放战争形势的进一步发展,急需大批新闻工作者到全国各地开辟新的、更多的新闻宣传阵地,加之山西全境的解放,也标志着《晋绥日报》的历史使命已经胜利完成。于是,这张诞生在抗日战争烈火中的报纸,在艰苦支撑了九个春秋后,于1949年5月1日出版了最后一期,...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5:03
交通员正在送报纸艰难的送报路不管是《抗战日报》还是后来更名的《晋绥日报》在印出以后,都需要交通员将它们送递给晋绥边区的用户和读者,由于日寇对根据地实行封锁,所以交通员要把报纸送出去,不仅要有适应当时环境合适的发行体系,更需要有千千万万冒着生命危险,穿过日军封锁的交通员。《晋绥日报》编辑们在一起合影《晋绥日报》造纸厂全体职工合影四...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5:03
工作人员在编辑报纸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报道风格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日报》为了能更好服务晋绥边区人民,经常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多次酝酿报纸改版。改名为《晋绥日报》后,报社更注意对自身工作过程中的缺点和错误的批评,并把这些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检查都刊登在报纸上,公之于众,接受广大读者的监督。特别是此时期的反客里空运动,不仅引起了当地干部群...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5:03
《晋绥日报》社印刷部遗址《抗战日报》改名《晋绥日报》1945年9月9日,日本帝国主义向国民政府递交投降书,中国获得抗日战争的胜利。鉴于抗日战争胜利,国际国内形势进入了争取和平民主的新阶段,于是1946年7月1日,晋绥分局决定将《抗战日报》更名为《晋绥日报》以适应解放战争的需要,这样《晋绥日报》便成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中央晋绥分局的机关报,社址...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5:03
兴县高家村《抗战日报》社旧址经验不足按过去的老框框办报面临着紧迫的革命任务,成立之初的《抗战日报》始终在与时间赛跑。在这片物资匮乏、人员紧缺、群众革命意识亟待提高的广袤根据地上,早日将《抗战日报》刊印出版成为了报社的头等大事。然而在报纸创刊初期,由于编辑、记者太少,又缺乏在农村根据地办党报的经验,加之地方通讯组织刚刚着手建立,地...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4:03
陕北神府杨家沟村抗战日报社所在地《抗战日报》在兴县艰难创刊近年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文化、生活等各个方面的长足发展,新闻媒体也随之呈现出多样化,不仅有电视、报纸、广播、杂志等传统媒体,而且出现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新媒体。新媒体的出现不仅可以随时记录我们生活角落中的一点一滴,更可以...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4:03
一1937年11月,晋察冀军区宣告成立,聂荣臻任司令员兼政委。在晋察冀边区建设中,聂荣臻十分重视文化建设,为边区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聂荣臻十分重视根据地的宣传文化工作,培养了一支无限忠于革命事业而又人数众多的文化工作队伍,与人民生活、战斗在一起,充分发挥了打击敌人、鼓舞人民的战斗作用。1937年12月11日,抗敌剧社在聂荣臻的关怀下成立了...
来源:论文网 作者:苏振兰
2018-03-05 14:03
拓(1912 2―1966 5),福建闽侯(今福州)人,我国当代杰出的新闻工作者、政治家、历史学家、诗人和杂文作家。原名邓子健,曾用名邓拓洲,笔名邓君特、邓云特等。一1937年11月,华北最后一座城市太原被日寇占领前夕,党中央决定在阜平正式成立晋察冀军区,聂荣臻任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军区成立后,12月11日,晋察冀军区政治部主办的《抗敌报》创刊。这是...
来源:论文网 作者:刘建民
2018-03-05 14:03
造纸工具1938年2月,汾阳县城沦陷后,日本侵略军气焰十分嚣张,经常四出袭扰。搞得地方上人心惶惶,日夜不安。当时驻扎在城北边山地区的山西省战地总动员委员会游击第一支队政治工作团,在团长王燕士同志的领导下,为了鼓舞汾阳县人民同仇敌忾、抗日救亡的爱国热枕,决定在尽善村创办战斗报社,以便将各地的抗战实况及时传播给敌我交错区的人民群众,藉此...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4:03
图为交通员正在送报纸1940年5月1日至20日,晋西区党委在兴县召开了成立晋绥文联的文化界联合会议。会上,党政军各部门、各单位展出各类报刊。贺龙司令员显得兴致勃勃,他站在一份手工刻制蜡版、油墨油磙印刷的仅有一张蜡纸大小的小报前注目良久。只见报上一色秀丽的蝇头仿宋主体、清晰整结的版面、各栏目均以漂亮多变的花边分开,显得既雅观又大方。这便是...
来源:红色晋绥 - 山西省晋绥文化教育发展基金会 《吕梁晚报》
2018-03-05 14:03
1937年8月至1938年10月在广州创办发行的《救亡呼声》旬刊,是中共支持和领导的进步群众抗日救亡团体救亡呼声社的社刊,是一份进步的、统一战线性质的刊物,它冲破国民党顽固势力的种种阻挠,旗帜鲜明地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呐喊,为全民族抗日救亡呐喊,对当时广东地区的群众抗日救亡运动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广东人民的抗日怒...
来源:《广州抗战纪实》,作者:黄建新
2018-03-04 14:03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