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侵华战争是15年:从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至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中国的抗日战争也是15年,从1931年9月18日开始,日本侵华就遭到了中华儿女的英勇反抗,当时虽然有蒋介石的不抵抗命令,但东北军中的爱国官兵和东北人民以国家民族为重,奋起反抗,让来势汹汹的日本侵略军每侵占中国一块土地,都必须付出血的代价。如果计算抗日战争
来源:中国档案报 作者:李 龙
2023-09-21 10:09
【精彩提要】典型示范是运用先进典型及其优秀事迹作为示范,引导人们学习先进典型,提高思想认识的教育方法,兼具时代性、政治性、群众性,在党的各个历史时期发挥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作用。抗日战争时期,在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坚持站在人民立场,以丰富多样的载体来宣传从各阶级、各领域中选树的典型,充分发挥了教育群
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雷乾芳
2023-09-14 10:09
【精彩提要】口述访谈是传统历史学者赖以记述历史并进行历史叙述的一种重要手段,但在强调客观中立的现代历史学研究中,由于受访者记忆的不确定性以及主观性,口述资料的真实性、客观性受到广泛质疑,历史研究者倾向于在档案资料中找寻问题的答案。根据口述历史相关理论对抗日老战士进行广泛访谈,不但能够彰显口述资料的学术价值,还能从军事
来源:团结报文史e家 文/臧叶蕾、徐紫璇、叶铭
2023-09-06 08:09
摘要:瞿秋白从事文艺工作是其终身爱好,在时间段落上远远超过他的政治生涯。他在文艺领域的深湛造诣,为五四新文学运动和继之而起的革命文艺运动作出的贡献更是无人可以替代的。瞿秋白率先提出并反复阐释争夺文化领导权的迫切性,翻译介绍俄苏文学和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文艺理论论著,1930年代初期积极介入、指导左联的工作,并且在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来源:《山东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张志忠
2023-08-10 09:08
在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中,与民间秘密社会发生关联的作家应不在少数,赵树理便是其中颇具代表性的一位。赵树理深刻地认识到秘密社会是民间的重要存在方式,对秘密社会的深刻了解,极大地影响了他的文学立场和文学选择,而他的独特性、其作品的大放光芒,也与这种深切把握直接相关。赵树理根据自己的人生经验,笃信文艺即日常生活,文艺之改造就是生活方
来源:《文艺研究》 李丹
2023-08-08 15:08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抗日战争史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坚持时间最长、条件最为艰苦、斗争最残酷、牺牲最大的军队。在长达14年的斗争中,抗联部队处于被冻死、饿死、战死的险境。上世纪30年代后期,东北抗联面临着最为残酷的现实:日寇在东北大肆地残杀抗日军民,抗联部队被打散;由于叛徒的出卖,很多地方党组织和交通站被破坏,幸存的也被迫转入地下。
来源:《关东学刊》 车红梅
2023-08-08 10:08
新中国成立70年以来,英雄书写始终是贯穿中国电影发展的重要议题。在宏大叙事和经典叙事的体系之下,主旋律电影中英雄形象的主体是根植于红色文化的革命英雄。近期上映的《铁道英雄》仍能看到人民英雄的形象脉络,重写英雄故事成为了主流大片的重要题材。中国电影中的人民英雄我们一般将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的电影称为人民电影,这一时期英雄
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3-08-08 09:08
对东北作家群这个文学史概念的阐释,无法绕开民族这个关键词。鲁迅和胡风二人的权威评论奠定了用民族意识去解释东北作家作品的基调,促成了东北作家在上海文坛的成名,但也使得他们被动地成为左翼文学转向反帝抗日文学的例证,乃至其后国防文学和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论争双方争夺的战场,不过这种看法却忽视了东北作家创作中主动建构民族意识的一面
来源:《文学评论》 冯芽
2023-08-07 14:0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用好红色资源。2023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提出加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法制史特别是革命根据地法制史的研究,传承红色法治基因,赓续红色法治血脉。什么是红色法治基因,它的内涵与外延是什么,长期以来,
来源:人民法院报
2023-08-07 09:08
内容摘要:2021年是缔造新中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100周年。回望中国共产党人传记的发展进程,它在与党俱进、与时代与人民心心相印的前行中散发着葳蕤光泽,成就了百年以来中国传记文学的最美华章。具体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共产党人传记的兴起与成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英雄模范传记引领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异彩纷
来源:《中国传记评论》 全展
2023-08-07 09:08
内容提要:鬼作为少数民族抗战诗歌的主要意象指涉日本侵略者,作为一种他者形象折射了自我心理的愤怒、恐惧以及自我在想象、言说他者时对他者的蔑视、惩罚与消解。少数民族抗战诗歌对日本侵略者这一诗歌客体的漫画化、模式化处理使得抗战诗歌的主客体关系从中华民族与日本侵略者的关系转变为我与我们的关系,体现为一种国家认同的自觉表述。关键词
来源:《民族文学研究》 韩春萍
2023-08-03 11:08
▲1947年8月,刘邓大军胜利到达大别山麓。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站得住、站得稳,一个民族在历史的潮流中才能屹立不倒、挺立潮头。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生成了一系列包含红色文化与红色基因的革命精神,这些催人奋进的精神汇聚成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大别山精神是以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
来源:团结报
2023-07-31 14:07
一、关于九一八事变不抵抗的两种解释:1931年9月18日晚上十点左右,日本关东军柳条湖分遣队的一个小分队偷偷来到东北军北大营附近的南满铁路柳条湖路段,引爆了一颗炸弹,炸毁部分铁轨,并将3个乞丐的尸体放在铁路旁,穿上东北军的军装,制造出中国军人破坏南满铁路的假象。爆炸发生后,日军随即对北大营和奉天(今沈阳)发起进攻。这时东北军的统帅
来源:方琢月
2023-07-25 10:07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对党史、抗战史的研究与学习,并通过立法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等,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对于抗日战争起点问题,多有争论。但目前来看,九一八事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成为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端,并开辟
来源:中工网
2023-07-20 10:07
中国抗日战争大后方(以下简称大后方)既是一个地理空间,也是一个特殊的政治概念,它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大后方研究是抗日战争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上亦占有主要地位,但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学界的重视。2016年之前,受理论、视野、科研力量等方面的限制,大后方研究明显滞后于抗日战争研究的其他领域。近年来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刘超建
2023-06-28 14:06
世界各国对日本侵华史、中国抗战史的研究资料,最早源于大量的媒体报道。早期报道日本侵华战争罪行的人,有很多是西方公务人员、记者和活动家,通过他们的观察和报道,留下了许多日本发动侵略战争的历史文献。在日本侵华初期,西方各国出于自身政治经济利益需要,其媒体对日本侵华战争的报道大多轻描淡写,客观揭露日军野蛮行径的报道不多。随着战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巴殿君
2023-06-28 10:06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从近代以来陷入深重危机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转折点,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人民的胜利,也是世界人民的胜利。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我们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奋发昂扬。中华文明生生不息五千多年,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作者:王钊
2023-06-25 11:06
冯治安将军关于卢沟桥事变已有较多论述,但当时直接指挥中国军队抗击日军的到底是谁?学术界有多种说法,有说是二十九军军长宋哲元的,也有说是副军长佟麟阁的,还有讲二一九团团长吉星文、加强营营长金振中的等,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为了真正搞清楚这一问题,本文作者通过资料的查找与甄别考证,认为时任二十九军三十七师师长的冯治安在卢沟桥事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黄超
2023-05-02 15:05
2022年9月11—12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抗日战争研究》编辑部和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共同主办的第九届抗日战争史青年学者研讨会以线上会议的方式召开。开幕式由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主编付海晏主持,华中师范大学资深教授、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马敏,苏州城市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高士华分别致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3-03-20 09:03
近代中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变革的时代。从各个层面和各种角度重新发现和诠释近代中国,成为治近代史者一个普遍追求的目标。然而,如何走进蕴含着多重世界的近代中国,即使对于专业治史者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今,创新是各领域发展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用词。具体到近代史研究领域,似乎有些被滥用。看看各种课题的论证、研究生们的开题报告、各类
来源:《河北党史》公众号 作者:张太原
2023-03-01 10:03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