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国立中学,是政府的一种战时措施和应急手段七七事变爆发后,日寇大举入侵,大片国土沦丧。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纷纷踏上了流亡的长路。一时间,几百万难民向西南、西北撤退,这其中就包括了数以十万计的青少
来源:人民教育微信公众号
2016-08-23 15:08
抗战中的文物转移资料图本文原题为:《1937年17000箱国宝文物在战火下迁移时长10年》你们的报道非常不错,我都收藏了,这段历史,南京人要牢记,中国要牢记。近日,《江南时报》集中推出12·13公祭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4-12-05 作者:王梦然
2016-08-20 14:08
扬州中学因其历史悠久、校风优良、教学卓著、名师荟萃、人才辈出而闻名。一百一十多年来,各个时期曾先后在扬州中学执教的有著名画家吕凤子、通俗小说家李涵秋以及名师张煦候、汪桂荣、鲍勤士、徐公美、汪二丘、
来源:光明网
2016-08-16 16:08
抗战期间,复旦大学曾遵循教育部令与大夏大学组成联合大学内迁,西上庐山,再迁重庆,最后落脚四川北碚夏坝,九年后,终于1946年秋东返上海。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九年中复旦所历之事,或可看成是那年代中国教育
来源:新华网
2016-08-16 09:08
一二九运动中,东北大学学生走在游行队伍的最前列斑驳老墙,颗颗弹痕。走在东北大学旧址,时光恍惚间穿越近百年的风云际遇,回到那段烽火漫天的岁月。内忧外患,日寇辱国。由于特殊的地缘背景,九一八事变后
来源:新华网
2016-08-16 09:08
上海市洋泾中学创办于民国十九年(1930),是浦东最早的市立学校,曾东渡日本访学的浦东儒商张载伯先生所创办。1933年7月,首届初中毕业生前往当时南市清心女中大礼堂参加竞考,不少学生名列前茅,洋泾中学因此远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08-05 17:08
全面抗战八年,烽火连天。彼时,炮弹、牺牲,中国大学在艰难困苦中愈发强大。彼时,抗争、迁徙,中国大学在颠沛流离中发展壮大。中国大学内迁,有保全国家元气之目的。然而,必须承认,这场史无前例的中国大学大
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6-08-05 15:08
一面是炮声隆隆,一面却是书声琅琅。抗日战争爆发,日军铁蹄践踏杭城,正值学龄的青少年不得不四处流亡。就在这样动荡而艰难的岁月里,战时的杭州教育机关不甘沦为日军奴化教育工具,纷纷迁往浙
来源:浙江在线-钱江晚报
2016-01-26 17:01
①国立第十六中北山老校舍②国立第十六中教学大楼一角③国立第十六中北山老校门张颂甲供图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日寇凭其多年阴谋准备的坚甲利兵、飞机大炮,攻城略地,大举
来源:中国经济网
2016-01-26 16:01
1937年9月10日,本来是各大学学生返校的时间和新生入学的报到时间,但随着日寇侵华战火的蔓延,南京国民政府教育部不得不决定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和中央研究院的师资设备为骨干,成立长沙临时大学
来源:光明网
2015-12-26 15:12
当年海校所在地马尾马尾海军学校为抗日前线输送数百位海军将士。在江阴阻击战、武汉保卫战、布雷战及欧洲战场上,马尾海校学生奋勇杀敌、舍身救国,为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贡献。一1926年,
来源:炎黄纵横
2015-12-24 17:12
1940年3月诞生于永城市李寨镇麻冢村的抗大四分校,是新四军成立最早,历时最长的一所培养抗日干部的学校。后经数次更名和迁址,成为今天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简称南京陆院)。当年的抗大四分校,对招收的学员
来源:大河新闻
2015-12-24 17:12
抗日战争时期,金坛曾经有过一所专门服务于抗战的学校,尽管它的办学时间只有短短不到两年的时间,但它的存在却极大地鼓舞了根据地人民抗战建国的信心,这所学校,就是我们要认识的金坛湖滨抗日学校。
来源:市广电台
2015-12-24 17:12
来源:新华网
2015-11-28 09:11
抗战期间内迁大田后,学生在均溪建造高台,开展跳水训练为适应抗战战时需要,集美学校实行军事化管理,开展野外军事训练8月13日,国家记忆—美国国家档案馆藏抗战影像展开展抗战期间,日寇飞机轰炸的空袭警
来源:东南快报
2015-11-26 17:11
在石家庄有这样一所军校,院落不大,老树挺多;规模不大,故事不少……它坐落在中山西路450号,名字叫白求恩医务士官学校。一所院校用人名命名,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编制序列中是独一份。这是一所因抗日
来源:光明日报
2015-11-26 17:11
1938年9月27日,八路军东进抗日挺进纵队司令员肖华率部队来乐陵。他在训练部队的同时,筹建了八路军冀鲁边区抗日军政学校。从而为冀鲁边区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抗战时期
来源:德州新闻网
2015-11-26 17:11
李政道西南联大入学表杨振宁西南联大入学表在抗日救国的呐喊声与杀敌声中,还有另一股隐忍强劲的大潮在集结行动。一批批的青年与导师们冲出沦陷区,去建造战火纷飞下的另一座校园。这是一部中华民族在危亡
来源:中国青年网(北京)
2015-11-26 17:11
延安日本工农学校的学员在参加学习。(资料图片)在抗战的艰苦岁月里,日本工农学校学员和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一起建立的战斗情谊,仍然是今天培养两国人民友好关系的土壤,也为今天的中日关系发展
来源: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5-11-26 17:11
讲述人:伏嘉谟(1912~1997)派名辉荣,字壮猷,一字嘉禾。湖南汨罗人。1939年毕业于国立湖南大学政治系,获法学士学位。由湖大保送至第九战区司令部抗战前线工作,后调往第三战区工作,任第四十六
来源:湖南大学
2015-10-21 10:10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