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抗战时期,侵华日本给中国教育资源造成了巨大破坏与损失,成为人类文明史上极罕见、极野蛮的一幕。中国被迫进行了大规模的教育西迁,各级各类教育在艰难中维持并有所发展,表现了中华民族精神与文化顽强不息的生命力,成为人类历史上极为悲壮的一幕。历史背景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7月29日下午,天津沦陷
来源:山东复兴红色文化博物馆
2020-07-29 08:07
云南省立昆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师生合影抗战时间,因内地文教单位大量迁滇等原因,一些高等院校先后入驻昆明,使昆明地区的高等教育得到较大发展。同时,昆明的中等教育也得到空前发展。这一时期,昆明的中学分公立和私立两种。公立中学又分为国立、省立、市立、县立等类型。设在昆明的国立中学有两所:即国立西南联合大学附属中学(联大附中)和
来源: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
2019-06-20 09:06
说起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相比之下,国立中学就鲜为人知了。但以下名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两弹元勋邓稼先、诗人贺敬之、旅美作家聂华苓、台湾联合报社社长刘昌平、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等,他们当年都曾就读于国立中学。其中,朱镕基总理和夫人劳安(包括劳安的哥
来源:“老济南文化传承者”
2019-01-18 10:01
一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掀起了全民族的抗日战争。随着战区的不断扩大,一些高校不断内迁。当时的国民政府为收容战区流亡中学生,改变不直接办理中等教育的原则,先后设立国立中学进行收容救济。海外华侨为支持国内的抗日战争,一方面捐输财产进行支持,另一方面直接派专门人才投入到抗战中去。随着华侨的陆续归国,华侨子女的教育就提上日程。但是,随着...
来源:侨联网
2018-08-16 17:08
庐州中学,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学校曾迁到湖南。1938年由于日军大举入侵芜湖、合肥等地,省教育厅于是在皖西山区设立4所临时中学,收容失学的中学生。原省里庐州中学高初中400多名师生,都到设在金寨流波疃的省立第一临时中学,因陋就简,重振弦歌。但不久后,日军飞机又对流波疃狂轰滥炸,全镇被破坏。5、6月间,合肥、安庆相继沦陷。省立4所中学以及...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祖瑞 程堂义
2018-08-11 11:08
一、抗战时期的国立中学抗战时期国军节节败退,逃亡的难民络绎于途;其中大多是没有组织的民众扶老携幼,拖儿带女,十分可怜。但是偶尔也会出现一些有组织的队伍或人群,那就是沦陷区逃亡的政府机构,和一些不肯做亡国奴的内迁学校。内迁学校中,大学一般都有自己的雄厚力量和国家与地方政府的照顾;唯独内迁的一些中学、大都是沦陷各省市的名牌中学,他们领...
来源:湖南省参事室,作者 李方 冯惠溢
2018-08-10 12:08
建于忧患,为国育才1936年,为纪念国民党元老胡汉民(注1)先生,任中敏(注2)与友人在南京建汉民中学,初为民办,后为国立,建成后任为中学教导主任,上课仅7周,抗日战争爆发,南京告急,遂由任率师生于1937年将学校迁至桂林市穿山脚下,筑舍建校,任公执掌校长,至桂林解放前夕,穿山汉中存在12年。这期间,绝大部分时间是在抗日战争期间度过,这所学校不...
来源:桂林人论坛
2018-08-10 12:08
国立中学简史抗战时期,各地联合内迁的中学,由教育部指令他们进驻后方各省的深山古寺中,组成国立中学。从1938年到1943年,这样的
来源:新浪博客旅游路漫漫
2017-05-19 14:05
徐承伦和他的书自称80后的徐承伦穿着一件棕色夹克,他健步如飞地从琥珀山庄走出来,步伐依然矫健利索。他是原安徽大学历史系主任,现为
来源:合肥晚报 作者:朱春宝
2017-05-19 09:05
摘要:抗战时期国民政府为救济战区中等学校师生而创设了30余所国立中学,其中在重庆就有10余所。抗战胜利后,国立中学完成了她的历史使
来源:《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作者:段绪彬
2017-05-18 14:05
抗战期间,贵州齐聚全国文化教育资源,兴盛一时。文化、教育机构的内迁不仅为中国保留了文脉,也为贵州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来源:《当代贵州》 作者:史继忠
2017-05-18 14:05
抗战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受到日本侵略者严重破坏,广大中学师生流离失所,为维持各地中等教育,延续文化根基,34所国立中学先后创办。记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 作者:曾江
2017-05-18 11:05
抗日战争时期,一些大学纷纷迁往内地,在后方办学。例如中央大学迁到重庆沙坪坝,北大、清华、南开迁到昆明组成西南联大,北洋、东北、
来源:安徽文化网 铜陵一中 作者:黄作华
2017-05-18 11:05
文、图 李瀚平国立中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是,国立中学却是抗战时期(1937年-1945年)中国教育史上一段高亢、悲壮
来源:中国侨网 作者:李瀚平
2017-05-06 11:05
卢沟桥一声枪响,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但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中国教育并没有停下步伐。国立中学,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一个陌生
来源:人民教育
2017-05-06 11:05
国立九中国立二十二中证章抗战期间,国土沦陷,流亡者甚众。这其中有数以万、十万计的中小学生。为此,国民政府自1937年12月起,着手筹
来源:徽章与荣誉公号
2017-05-06 11:05
1937年7月卢沟桥事变揭开了全国抗战的序幕,1938年10月广州、武汉失守,国民政府在此期间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重心往中国西南迁移的
来源:凯迪社区 作者:陈峙屹
2017-05-06 10:05
抗战须兴军 办学亦重要七七事变爆发,日寇大举入侵,大片国土沦丧。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凡有条件后撤者,纷纷踏上了流亡的长路。
来源:新浪博客海右雷子 作者:白尚礼
2017-05-06 10:05
说起抗战时期的国立大学,大家都耳熟能详,比如国立西南联大、国立武汉大学、国立中山大学等。相比之下,国立中学就鲜为人知了。但以下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志铭
2017-05-06 10:05
2007年5月6日上午,居住在北京市的20多位老人,从全城的四面八方,步履蹒跚地汇聚到东城区南河沿欧美同学会,畅叙60多年前的同窗情谊,
来源:《百年潮》 作者:张颂甲
2017-05-06 10:05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