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从整体史的视野看,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地位是逐步形成的。九一八事变后,中共主张坚决抵制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符合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中共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把中国抗战力量聚拢在一起。全面抗战初期,八路军力量弱小,不具备独当一面的能力。随着平原游击战的开展,八路军迅速成长与壮大。百团大战的胜利,说明中国共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2025年第3期 作者:黄正林
2025-11-01 09:11
摘 要:发生在1928年国民革命军二次北伐途中,日军出兵屠杀中国军民的济案,以往研究中大多将之简单地归诸于日本阻挠中国统一,挑起中日冲突的恶例和暴行,本文则充分利用国外档案馆的外交文献资料,将此案置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英、日主要列强在中国和远东争夺的国际大格局之下,对引发这起惨案复杂的国际背景和深层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考察,进而
来源:《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6期 作者:申晓云
2025-10-31 17:10
摘要:一战后,为了保全在中国和太平洋地区已经攫取的各项利益,日本以求通过"协调外交"来变换在亚太地区的侵略扩张政策。但是,当日本独霸中国和太平洋地区扩张欲望无限膨胀时,这种同列强间的"协调侵略"政策必将被"强硬政策"所取代。于是,日本通过发动"九·一八"事变和退出国联,向"凡尔赛-华盛顿"体制发起严厉挑战,并最终退出世界裁军条约,一手...
来源:《历史教学》(下半月刊)2011年第6期 作者:武向平
2025-10-31 16:10
摘要:九一八事变后,对日问题为国际社会所瞩目,尤为国人所关心。报纸作为当时新闻舆论界的重要载体,立即对之作出反应,进行了大量的对日报道。国民党中央机关报《中央日报》和在全国发行量最大、社会影响最为广泛的商业性报纸《申报》表现尤甚。两报纷纷揭露日本侵华真相,进而分析中国社会以及国际社会对日侵华的态度。《中央日报》为不抵抗政策辩
来源:《北华大学学报》2021年第6期 作者:李冬美
2025-10-31 15:10
摘要 日本全面侵华引发深重民族危机,南京国民政府的民族政策引发民族矛盾和冲突,中国共产党制定并实行正确的民族政策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基础。全民族抗日的共同体、民族平等的共同体、民族团结的共同体、民族自信的共同体,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内容。中国共产党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构建了政治
来源:《学术前沿》杂志2025年第14期
2025-10-18 11:10
本文作者:陈默(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 近年来,随着抗日战争史研究的持续深入,战时军队逐渐成为研究者重点考察的对象。八卷本《中国抗日战争史》单辟一卷专论战时国民党部队和中共武装,涉及战时军队的组织架构、官兵人事、武器装备、军需后勤、政工党务等基本问题,可以视作对这个热点的积极引领。不过,限于篇幅和研究者的视野,关于战时军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5年第1期 文/陈默
2025-10-18 11:10
本文作者:刘本森(山东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教授)本文作者:邱月悦(山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习近平指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始时间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支撑起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国内,抗战史研究已经成为显学,研究队伍庞大,研究成果丰富。在国外,
来源:《中共党史研究》2025年第2期
2025-10-18 11:10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面对日本军国主义的文化奴役、国民党顽固派的文化专制,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意识全面觉醒。这一时期,党开展广泛的文化建设和精神动员,提出建立中华民族新文化的目标,打造党领导下的文化队伍,探索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明确了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方向,发展了抗日的文化教育。党在抗日战争时期的文化建设,为全民族
来源:《马克思主义研究》 文/何娟
2025-10-18 10:10
作者简介:张秀丽,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副教授,《史学月刊》编辑部副编审,河南开封,475001。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珍稀文献整理与研究(17ZDA203)阶段性成果。 摘 要: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抗战救亡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旋律。社会各界有识之士通过举行公演、义演等方式呼吁民众奋起抗战。八一三淞沪会战打响后,中国剧作者协
来源:《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25年第5期 作者:张秀丽
2025-10-14 17:10
牛天玉,吕梁学院历史文化系讲师。 九一八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开始,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柳条湖爆炸,在时空坐标上与1931年长江流域的特大洪灾、资本主义世界大萧条形成历史共振,将中国革命嵌入资本主义全球危机与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世界图景之中。以埃德加·斯诺、哈里森·福曼为代表的外国记者群体,怀揣着对战争真相的追寻和对东方...
来源:《史学月刊》2025年第8期 作者:牛天玉
2025-10-14 16:10
作者:鲍里斯·尼古拉耶维奇·戈尔巴乔夫,俄罗斯科学院中国和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史及俄中关系史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译者梁强,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东方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5-10-13 10:10
作者:刘文庆,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赵文亮,曲阜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内容提要: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界高度重视抗战时期中共对外关系的研究。经过40余年的深入探索,该领域已发展成为抗战史研究中成果最为丰硕、学术深度最为突出的方向之一。现有研究不仅涵盖中共对外关系思想、战略与政策、外事机构与关键人物,还涉及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5-10-13 10:10
作者:王建朗,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清华大学历史系教授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步和反动的大决战中,中国人民浴血奋战,成为东方战场抗击日本法西斯侵略的主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铭记历史,大力加强抗日战争史和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5-10-13 09:10
作者:娜塔莉娅·列奥尼多芙娜·玛玛耶娃,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中国现代史及俄中关系史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译者荆宇航,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耿义锦,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历史学院博士研究生。编者按: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这场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正义和邪恶、光明和黑暗、进
来源:《抗日战争研究》公众号
2025-10-13 09:10
摘要:全面抗战时期中国首次出现了海港检疫、陆地边境检疫和航空检疫共存的格局,已具备国境卫生检疫体系的雏形。全面抗战爆发之初,国民政府将沦陷区的海港检疫交由海关代办,但由于战时海关态度的转变以及滇缅公路的开通,1939年起国民政府将国境卫生检疫的重点转移到云南边境,卫生署建立了腾越、蒙自、畹町等陆地边境检疫机构,因缺乏经费与人才,其业务
来源:《史学月刊》
2025-09-19 11:09
战地救护是战争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对战地救护的研究是战争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1932年发生的一·二八上海抗战,学术界对其早有关注,研究成果丰硕,但对于此次战事中的救护,除一篇论文对战事期间红十字会的救护活动进行了阐述和另一篇论文对妇女参与的救护活动有所提及之外,[1] 尚无系统的考察。而对此间的救护和救治,当时的《申报》有较为具体的
来源:《史学集刊》 刘会军,曹秋怡
2025-09-19 11:09
摘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同时也是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东方战线的建立过程。九一八事变后,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率先对日宣战,其后又派遣北上抗日先遣队,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关头高举抗日反帝的旗帜。在局部抗战时期,为团结一切抗日反帝的力量,中国共产党坚持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面抗战爆发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
来源:《史学集刊》 侯中军
2025-09-19 10:09
摘要:1943年秋,中国抗日战争的正面、敌后两个战场都开始出现转折,逐步转入反攻,西线战场收复滇西、缅北,华北、华中根据地集中兵力频繁发起攻势,而东线反攻则因豫湘桂大溃败而暂时搁置。在盟国战略反攻取得决定性胜利和国内局部反攻有显著效果的情况下,国共两党都根据自身实力,分别筹划了全国反攻的路线图,并逐步付诸实施,从而使中国的胜利
来源:《史学集刊》张太原,赵静涵
2025-09-19 10:09
在中国近代史上,日本无疑是对中国侵略最重、压迫最深的国家,七七事变的爆发,更是将中华民族置于生死存亡的境地。因此,当中国人民被迫投入自卫战争之后,特别是当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出现曙光的时候,如何对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便成为捍卫民族尊严、维护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本文以战时昆明地区学术、教育、舆论界对战后处置日本问题的若干认识为例,以
来源:《史学月刊》2009年 文/闻黎明
2025-09-19 10:09
左春梅,法学博士,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中国抗战大后方研究中心讲师。【摘要】全面抗战时期,在华北的日军构建了多方位、庞大的情报机制,以调查和研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日军企图通过情报的调研加深对中共和八路军的认识,以制定有效的封杀游击战的策略。基于情报调研,日军一方面在针对八路军的治安肃正战中确实对八路军和根据地
来源:《史学月刊》2025年第8期
2025-09-18 10:09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