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上下将开展一系列纪念活动,缅怀为了新中国成立抛头颅,洒热血,做出了卓越贡献的革命前辈,激励后来人珍视和平,开创未来。作为一名退役多年的老兵,回望那段历史,痛定思痛,不禁想起了三年前,登上被一代伟人称为胜利之山,位于陕甘宁交接处的六盘山,瞻仰了红军长征纪念馆,重温了脍炙人
来源:文/张耀宇
2025-07-12 16:07
来源:文/梁毅
2025-07-12 10:07
来源:文/梁毅
2025-07-12 10:07
来源:文/于文献
2025-07-12 10:07
重庆市黔江区融媒体中心退休职工汪祥回忆起爷爷、抗日将领李永端浴血奋战、壮烈殉国的事迹,不禁严肃然起敬、感慨良多。 李永端,字春晖,1900年生于草堂圭。他在爷爷执教的本家私塾读了十多年书,天资聪颖的他和张德音(曾任黔江县委宣传部长)同为爷爷的得意门生。在爷爷的言传身教下,他潜心钻研文化知识,谦虚谨慎为人处世,逐渐形成了自己的世界
来源:文/熊定质
2025-07-11 16:07
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对外敌入侵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在这场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中,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华民族解放的先锋队,创造性地回答了决定抗日战争成败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最早倡导、组织抗日战争,不断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始终奋斗在第一线和抗日最前沿,支撑起中华
来源:文/陈敬乐
2025-07-11 15:07
一 80年过去了,那段血与火铸就的记忆,我们一天都没有忘记。今天,如果800座烽火台同时睁开眼睛,中华民族所有的枪口,马上会喷射出不屈的吼声。 平型关,台儿庄,闪耀在历史中的名字,渐次归来,把历史唤醒。卢沟桥的枪声,沉淀为民族同仇敌忾之根。 从松花江畔,到太行山下;从江南水乡,到塞北高原,一寸山河一寸血,山河铭记着血染的历史
来源:文/项见闻
2025-07-11 15:07
风说:记住吧, 记住这段屈辱的经历。 日寇铁蹄是怎样践踏这片古老的国土, 强盗的屠刀是怎样戮杀我无辜的姐妹兄弟! 侵略者是怎样的骄横跋扈,为非作歹, 神州大地上是怎样的腥风血雨,满目疮痍! 云说:记住吧, 南京大屠杀是怎样的惨绝无比? 30万个有血有肉的生命啊, 看日寇是何等的疯狂暴力?! 苍天低垂,大地悲泣,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诗歌组 文/牛涛
2025-07-11 14:07
白桦林深处的篝火 还在煨热你三十一载的月光 你的骨骼在刑讯室生成的精神年轮 正一圈圈丈量历史的重量 当竹签楔入指缝钉穿山河的神经 女政委的血在珠河凝成刺空冰凌 你自电流中苏醒为浴火的红鹰 辣椒水浇灌的喉管迸出惊雷 烙铁亲吻的胸膛跳动密码 九个月炼狱淬出满江红在血脉奔涌 最后的家书在雪原上蜿蜒成星河 "宁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邱平祥
2025-07-11 14:07
南宁,古称邕州。远至唐代就有连接中原的古道驿线,其中,最具历史典故的是向东北经昆仑关达宾州(现宾阳)的线路。古时因传书递信而设的驿站,在民间传有十里一塘之说。驻守驿站的士兵称为驿兵或塘兵。南宁界内的一至九塘,即是缘此。梁冠华主演的《神探狄仁杰》一剧中常有八百里加急塘报等台词,便可从中略知一二。 仲春的一个清晨,出南宁东站后,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黄海雷
2025-07-11 14:07
来源:文/于昊民(小学组)
2025-07-10 15:07
父亲用缝寿衣的针法 缝那面粗白布 死字最后一捺的线头 藏着他剪下的半截指甲 当王建堂跪接死字旗时 川北的群山在他膝盖下 碎成漫天纸钱 草鞋印在地图上渐次模糊 雾锁安县的清晨 一百七十双脚板磨亮青石板 怀里的旗裹着盐和烟叶 父亲说:血痂结厚了 就蘸唾沫润开擦枪 他不敢回头, 檐角那串柿子 替故乡红透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彭忠富
2025-07-10 15:07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 80 周年。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我总会想起我的外祖父 —— 一位将生命与信仰紧紧相连的抗战老兵。他用一生践行着对党的忠诚,而那份对缴纳党费近乎执拗的坚持,更将成为我心中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 外祖父离开我们已整整 45 年,若他老人家健在,如今应该是 120 岁的年纪。在我的记忆里,他身
来源:文/张坤堂
2025-07-10 14:07
十四年,四百多个月,一万五千多个昼夜 每一秒都在历史的砧板上淬火 每一寸土地都被战火烫出永久的疤痕 而那些用血肉之躯铸成的勋章 至今仍在时光深处,散发着滚烫的光 柳条湖的铁轨在暗夜断裂 断裂声惊醒了沉睡的雄狮 沈阳城的月光被刺刀挑碎 松花江的浪尖上漂浮着同胞的血衣 从白山黑水到南海之滨 每一粒沙子都在呐喊
来源:文/王振策
2025-07-10 14:07
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我还有个伯伯,叫龙伯。龙伯很早就出去当兵了,一直没有回来。父母都叫他龙哥,但不知道他的出生年月。父母谈起伯伯的时候并不多,只是在提及家史的时候偶尔提到他。 我家姓龚,但伯伯姓彭,是父亲同母异父的兄弟,大约在五六岁时随母下堂从青树坪来到了永丰镇的和风总(今和塘街)。这时候伯伯已经有了自己的名字彭金龙。 爷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龚向阳
2025-07-10 11:07
来源:文/刘山
2025-07-10 11:07
时光的长河悠悠流淌,转眼间,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走过了八十个春秋。回首往昔,那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如同一幅震撼人心的画卷,在岁月的沉淀中愈发清晰,而那些激昂的歌声,依然在历史的天空中回荡,诉说着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辉煌的壮丽征程。 旧中国,积贫积弱,宛如一艘在狂风暴雨中飘摇的破船。列强的铁蹄肆意践踏华夏大地,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文/李民保
2025-07-10 11:07
——致张思德诞辰110周年 张思德、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雷锋……。一个个烙在中华儿女心中的名字似一轮轮火红的暖阳,永远照耀着一颗颗不屈不挠的心,永远淬炼着一个民族顽强的斗志。 老实、木讷、内秀、勇敢……。这是张思德身上撕不掉的标签,也是小老虎张思德身上最鲜明的本色。1915年4月21日,张思德在四川省南充市仪陇县六合场(今张思德镇)...
来源:文/钱海
2025-07-09 15:07
那年十月末,母亲持续高烧,妹妹和妹夫将她送至矿务局医院,检查结果竟是肺癌晚期,这突如其来的消息对我犹如晴天霹雳。 母亲病情严重,医院医生告诉我们母亲的时间不多了,父亲也是医生,明白医院医生的话,无奈之下只好搀扶着她回家进行保守治疗。 母亲刚满六十一岁,我正好三十岁。那些日子,我常去看望病中的母亲,坐在她旁边,听她细说往事
来源:文/成刚
2025-07-09 15:07
摘要:西安事变中,爱国将军续范亭作为民国元老级人物,在事变前夕积极和张学良 杨虎城将军接触,宣传抗战思想,为西安事变的爆发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是不应该淹没在历史长河中,应大力弘扬宣传出去。 主题词:西安事变 续范亭 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
来源:文/闫丽生
2025-07-09 15:07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18928111
纠错电话:15116420702(微信同号)
QQ:2652168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