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多年前,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一场全国性的抗日运动迅速兴起,无数中华儿女冒着敌人的炮火,以不可辱的坚定誓言,用热血和生命谱写了抗日救国的壮丽史诗,不仅唤醒了民族的觉醒,孕育形成了伟大的抗战精神,而且激励了一代代中国人民百折不饶、奋勇前行。在河南省档案馆珍藏着一份七十年前焦裕禄同志亲笔撰写的《干部历史自传》(以下简称自传),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贾关青
2025-11-07 10:11
作者按:此稿经原邯郸一带抗战领导人(原冀南三分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原政委)高厚良,原《人山报》社长((《河北日报》创刊人、省委宣传部长、《人民日报》原副总编)翟向东等老领导、老干部审阅,高厚良为本文命名。 有多名部省级老领导为纪念《人山报》题词、题诗和撰稿,创刊地已成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中共冀南三地委《人山报》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作者: 朱金玲
2025-11-07 09:11
作者:Robert Payne(美国) 翻译:江岚 (美国);胡芳毅(中国);Shelyn Yang (美国) 【原作者及原著简介】 本文之原作者,著名作家、历史学家、翻译家罗伯特·佩恩(Pierre Stephen Robert Payne,1911-1983, 汉名白英)[1],1911年12月出生于英国。天资聪颖,从小酷爱文学。高中毕业后,辗转英国、南非、德国等地求学,承父业攻
来源: 翻译:江岚 (美国);胡芳毅(中国);Shelyn Yang (美国)
2025-11-07 09:11
摘 要:抗日根据地红色银行的初心使命,正在于服务抗战、保障民生。晋察冀边区银行既是一个战斗堡垒,也是一所育人学校。晋察冀边区党政随机应变、以患为利,对敌货币斗争取得了决定性胜利。边币发行谨慎、币值稳定,赢得了边区社会各界的信任。晋察冀边区党政从战争中学习战争,硬是用金融货币当武器,直接或间接地战胜了空前严峻的天然人为灾难。晋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王卫斌
2025-11-06 16:11
内容摘要:假如中国没有半数的妇女的觉醒,中国抗战是不会胜利的[[1]]。中国妇女是中国革命的一股伟大的力量,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十分重视妇女问题,以争取妇女解放为己任。1931年,九一八事变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开端。在这场决定中华民族生死存亡和前途命运的战争中,广大妇女奋起反抗,前仆后继共赴国难。她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捍卫祖国的每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赵维娜
2025-11-06 15:11
摘要:本文以 1939-1942 年三次长沙会战为背景,聚焦 焦土 这一象征性场景,深入探讨了会战期间的社会动员机制、民众日常生活实态及抗战精神的生成逻辑。研究首先剖析了 1938 年 文夕大火 造成的深重创伤,包括城市物理空间的毁灭、民众生存困境及对官方信任的崩塌;进而阐述了长沙民间社会在废墟中自发构建的多维自救网络,如开明士绅组织垦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贾成柏
2025-11-06 15:1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江纵队是华南地区抗战的中流砥柱。全球史观视野下,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建设国际统一战线,是中国共产党这一阶段的战略目标之一。东江纵队作为与盟军开展直接合作的中共抗日武装,以实际行动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良好的国际形象,为党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邱镇锋
2025-11-05 16:11
摘要:周恩来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事业的杰出领导者,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长期实践活动中形成了丰富的统战思想。他在对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复杂性、无产阶级要掌握领导权,统一战线要依靠人民群众等正确认识的基础上,促成了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积极争取到了国民党左派、地方实力派的支持,通过与外国友好人士、华侨华人的密切接触开辟了国际统一战线,为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刘田
2025-11-05 15:11
【摘要】抗日战争时期,郴州作为湖湘正面战场后方的战略支点,在战火威胁与资源匮乏的双重困境下,成为战时教育体系的重要实践区域。本文基于档案史料与地方文献,从国民教育制度的在地化实践、本土教育力量的坚守创新、战区教育救济机制的构建以及省内外迁校的文化联动四个维度,梳理郴州教育事业在抗战时的特殊发展路径,揭示其在保存教育命脉、培养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李志亮
2025-11-05 15:11
摘要:作为取得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的重要军事力量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从未停止过革命队伍的纪律建设。大量关于东北抗日联军纪律建设的相关文献散见于革命歌谣之中,详细记载了东北抗日联军这支威武之师何以锻就革命铁纪的历史进程。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通过揆诸相关革命歌曲,对东北抗日联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王 迈
2025-11-05 10:11
摘 要:本文以1938年至1945年中共《新华日报》社论与1939年至1945年汪伪政权《大楚报》社论为中心,从政治动员、文化塑造与国际报道等三个方面,剖析抗战时期中共与汪伪政权宣传话语的博弈。具体而言,在政治动员方面,中共通过《新华日报》实现抗战话语的人民性实践,建构民族共同体;而汪伪政权则通过《大楚报》推行殖民依附下的去民族化叙事,消解抵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马浩楠
2025-11-05 10:11
摘要: 1931年以前越南华侨华人数量不断增加。笔者通过简述华侨华人概况和中越通邮路线、区域、邮汇业务及停办与复办等,指出华侨华人经济上已显现实力,也直接对战时通邮起到了促进作用。 关键词:越南 华侨 通邮 邮汇 The influence of the overseas Chinese in Vietnam on the mail exchange between China and Vietnam from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温长松
2025-11-05 10:11
内容摘要:新四军,吸引了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加拿大女护士尤恩。她们在新四军抗战医疗上,耐心救治和护理,采购器材和药品,表现了人道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战士的高尚情操。史沫特莱作为著名记者,其作品再现了中国抗战可歌可泣的故事,表达了对共产党人的高度赞扬,充满中国抗战必胜信念,新四军华中根据地的情景和人物历历在目。历史不能忘记,她们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孙君恒
2025-11-05 10:11
摘要:通过选择悼亡对象,抗战悼亡诗歌决定了哪些类型的人物可以进入悼亡空间,享有被纪念的资格;而在与政治事件相关的集体悼亡中,政治立场的不同、与亡者关系的不同,对同一位悼亡对象的呈现自然也不相同,而不同政治区域集体悼亡的影响力和侧重点同样也有所不同,这些差异都反映出集体悼亡中不同政治力量对悼亡背后所隐含的政治资源和政治空间的争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赵刘昆
2025-11-05 10:11
【摘 要】1936至1939年间来华传教士书信为党在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军事形象研究提供了可参考的微缩样本。在此期间,由于党的宗教政策适时调整、反抗法西斯势力的客观要求及党在根据地的建设符合传教士乡村建设的设想,来华传教士对党的态度由敌视畏惧转向亲善赞许。在传教士的直接或间接宣介下,国内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得到巩固和壮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杨成宇
2025-11-05 09:11
海南抗战史融入高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 ——以《抗日战争》为例 柯志阳 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乐东黄流中学 18976592187 摘要: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我国遭遇外敌入侵时间最长、破坏性最大、给民众带来伤害最大的事件,是保存在中国人民脑海中挥之不去、惨痛的历史记忆。抗日战争的胜利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柯志阳
2025-11-04 17:11
摘 要:情感既作用于个体的思想和行为,也影响治国理政的理念与方式。情感动员的核心是通过激发情感、强化情感、引导情感转化为行动的过程,来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使其支持既定目标。抗战时期中共情感动员的实践,作为中国近代民族精神觉醒的重要里程碑,不仅为战争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能,更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为独具特色的国家治理遗产。从历史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王洪涛
2025-11-04 17:11
【内容提要】:纵观红色文明的孕育发展历程,革命文化始终是中共党史和人民解放军军史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中华文明交相辉映,推动着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创新。文章通过介绍新四军精神的历史渊源、深刻内涵和时代价值,结合新四军在盐城留下的大量红色基因,指出了盐城依托新四军纪念馆等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文化创造性转化应用的对策。 【关键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王荣亮、罗馨
2025-11-04 16:11
摘要:五一劳动节是中国近代史上重要节日之一,民主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对其展开了丰富的纪念、诠释,与时局山鸣谷应。五一纪念活动蕴含了以斗争、生产为主线的多重话语,强调工农要提高工作效率、积极开展工农业生产、动员入党参军、开展反蒋,及至反帝的宣传。五一纪念内容亦体现从争取保障劳动者阶级权益,渐转向动员其让渡部分权益,进而服务于国家
来源: 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汪庆春
2025-11-04 16:11
摘要:今年是台湾光复80周年,自1945年抗战胜利台湾回归中国版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解决台湾问题、推进祖国统一。从抗战胜利后的政策奠基(1945-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政策探索(1949-1978年)、改革开放后的政策创新(1978-2012年)到新时代的政策深化(2012-2025年),中国共产党对台政策根据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优化,为解决台湾问题、推
来源:抗战胜利80周年征文作品 学术组 文/刘传雷 高德胜
2025-11-04 15:11
Copyright ©2014-2023 krzzj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18022032号 湘公网安备43010402000821号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731-85531328 19198230121(微信同号)
纠错电话:18182129125 15116420702
QQ:2652168198